今年的8月7号是婆婆去世一周年纪念日。
可是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公又在老家找了一个女朋友。我的内心很复杂,一声音替婆婆不值,一辈子她都在为老公,为孩子,为孩子的孩子尽心尽力,燃烧自己,走的时候也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走了不到一年,就被遗忘了。另外一个声音觉得公公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当然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找个老伴也会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毕竟跟儿子和儿媳妇没什么共同语言。最后我还有一点私心,公公再娶意味着他将来不会考虑来给我们接送孩子了,也意味着我将继续这看不到头的全职妈妈日子。
我理解他,但是内心还是有点无法接受。同时也在想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听陈海贤老师的课,有一段说“婚姻的一个事实是,因为结婚,每个人都需要在婚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让这个家庭顺利运转下去。有些人成了面子,就有些人成了里子。婚姻是有牺牲的,这就是一种互补。”多少人走进婚姻的时候有想过“牺牲”二字,至少我没有。怀揣着美好的愿景,以为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小日子。而当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婚姻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
面对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方面我愿意花时间陪伴他成长,另一面想着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却感到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因为我从没想过要“牺牲”,要活成“里子”,而孩子爸也当然认为这不是什么“牺牲”,带个孩子而已,哪来那么多事呢?所以我们的婚姻中没有正常的互补的关系,处在很拧巴的状态。
我一边在忙着如何给孩子做启蒙教育,如何照顾他的日常,一边又想做点兼职,来证明自己好像还有价值……而当我做的越多的时候,反而怨气越大,我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什么都做好,事实上是什么都没做好,这更加深了我的焦虑。
而有没有孩子对孩子爸来说影响都不大,该上班上班,该出去浪出去浪,该玩手机玩手机。可是孩子对我来说影响确很大,整天就是围着孩子转,还没有任何的回报,看起来好像还很轻松,不就带着孩子吃吃玩玩睡个觉吗?于是我成了那个垂头丧气的怨妇,每天期盼着老公下班赶紧回家,不为别的只是想数落他一遍,以发泄我内心的不满,甚至看他悠闲的躺沙发看手机都能引发我的愤怒。
陈海贤老师的课程中提到了一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就是在家里或者团队里,一些人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就会变得特别不能干。其实仔细想想,我对孩子的各方面都很上心,各种折腾,同时还焦虑着自己的人生,搞得自己很疲惫。而孩子爸看我对孩子这么上心,那他当然就可以不管啊。当我指责他看手机不陪孩子的时候,他可能心想,反正你陪的这么好,我还干什么了,当我指责他养孩子啥也不学习,全凭感觉的时候,他可能会想,你不是很爱学吗,那你学就是了。而这样的态度又会让我产生抱怨的情绪从而发泄在他身上。不知不知觉中,我们走向了一个糟糕互补关系。或许我需要改变自己。
婆婆和公公的婚姻我无从评判,他们有着怎样的互补关系我不得而知,我看到婆婆的“牺牲”也只是我的一个角度,当然一个人去了天堂,其实活着的人以何种方式纪念意义都已不大。只是我想活着的我们或许还可以做点什么来让有限的生命,有限的陪伴中过得那么有质量,有意义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