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手上握着一杯水,这时你会做什么事情?
你是会把水拿去装满,或者分享给别人,还是思考这杯水我能做多大价值的发挥。
然而,真正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我们自己想要做得事情,而不是和这杯水有关。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存在着这一杯水。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紧握着水杯。但当我们紧紧盯着杯子的时候,却也忽略了其他的可能,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的眼界局限之处。这个杯子,也就好比是我们的专业,护者是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在这上面的事情。
但就像一句话说:「能够让我们成功的东西,也可能会让我们走向失败。」
这杯水也可能约束了我们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之前在《离开微软,教育儿童,改变世界》这本书中作者谈到,1999年在一次休假中,来到了尼泊尔,并许下为这边的孩童建一个图书馆。随着计划开始启动,他意识到也许这才是他想做的事情。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去中国微软市场开发总监,开始建立起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教育的非营利组「阅读空间」,帮助他们开启生命的另一个可能。
直到有次现实对他的打击。 2003年的春天,他在旧金山跑步,看到一座自己非常中意的房子,当他去看房子的时候,他发现房价完全不是他现在可以承受的。
一个前微软高管,竟然快40岁都买不起自己的房子。他开始怀疑是不是依该放弃追逐梦想?
当天晚上他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说到:
约翰,你的生活不属于水景豪宅,可以说你没有家,你需要继续做你现在做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的进步实在很缓慢,特别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不要把房产当一回事。你已经拥有很少人能够拥有的东西,那就是确切地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做什么,而且很确定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为了追求一座宽敞的房子而牺牲这点,那将是一场灾难和一个巨大的错误。
其实人生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你会发现,那时会让你后悔的,永远都会是那些关系,以及没能去做的悔恨。
生命也就如同一面镜子,你希望那面镜子用什么样的方式回应你,你就得先用你真正想要的行动,让这个结果呈现出我们想要的模样。
但是,人群之中,总是会有另一种声音,就是所谓无趣之人,或者说受害者群体。最大特征就是以「不」为出发。不行、不可能、不公平、不好等词。这种话其实在刚毕业的学生,是最常以及最容易讲得一句话可以说是:「不公平」
你会发现到,随着年纪不断增长,讲这句话的人也愈来愈少。因为另一批人已经用行动来去改变这种不的可能。而这种受害者群体则是不断叙述出自己的受苦、委屈、抱怨等,但随着时间久了会愈来愈依赖,也就会没有人在乎了。
但总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死亡,而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都需要直接面对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你可以去创造的,跟最初的起点无关。
另一方面,能否跳脱出手中的杯子,也都跟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人有关,因为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时间相处的五个人的平均值,有一种效应较吸引力法则,当我们是什么样人的时候,就会吸引相对应的人,而吸引的关键,就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思想认知上的差异。例如我们看重力的观点跟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所看的观点差异就非常不同。
所以和优秀的人接触,则是提升自我认知最快的捷径。可以说,优秀人之所以会吸引彼此,就是因为认知、频率、水平、视野与格局达到相对应的高度,让优秀价值能更往上一层。
换言之,对的人,总会走到一起。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出共同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