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家风故事,我不由得便想起了2000年我们住在学校东家属院32 号楼的时候,父亲对母亲说过的一番话:“你千万别烦有人来找我帮忙。能找我帮忙,就说明我的生命还有价值,还有能给别人以帮助的能力。假如我这会儿成了植物人,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喘气睡觉,你放心,绝对不会有人来找我帮忙办事了。为啥?因为那个时候我就成了废物,虽然还算个生命,但却是个没有价值的生命。所以,能有人找咱帮忙你应该感到高兴。把能帮助别人看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将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这绝不是唱高调。父亲说这番话是有缘故的。什么缘故?妈妈抱怨他“太爱管闲事了!”什么闲事?多了。因为大家知道他能写文章,所以今天这个让他帮忙看个总结材料,明天那个让他改个通讯报道;这个学生写了篇散文,那个学生又写了几首诗歌,都来请他“批评指正”;省上有歌手大赛,学员来找他辅导,市里有文艺汇演,朋友请他帮忙创作……而这些全都是他上课、批改作业、为学校文化建设搞文化活动这些“正式工作”之外的“业余事务”(其实他带学校演出队排练节目基本都在双休日和节假日)。除此之外,还因为他所在的单位距老家不远(不到十五公里),加上他在电视里唱秦腔之后有了点小名气,他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原铁道兵的战友和村里的乡亲,都知道他在二炮工程学院工作,所以就纷纷以同学、战友、乡亲的名份来找他“帮忙”来了。大到孩子考军校上大学当兵进部队,小到销售种植、养殖的蔬菜、鸡蛋、猪肉等等,杂七杂八,难计其数。烦人不?说心里话,我是觉得挺烦的。可父亲不嫌烦,他是“来者全不拒,有求必应答”。这就和我母亲有矛盾了。母亲原本也是个热心人,她当时正好在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工作,和食堂的采购人员很熟,为乡亲们销售农产品,她确实还帮了不少忙呢。然而,让母亲受不了的是这样一件事:
四川有一个工程队在我的老家蓝田县华胥镇承揽了一项工程,后来工程发生变故,那“甲方”赖账不肯归还他们的预付款。他们人地生疏,诉告无门,我二伯也是个“爱给人帮忙”的人,就带着他们来找我父亲,说我父亲是军官,凭着这身军装或许能对那个老赖起点威慑作用。我父亲听了来龙去脉,还真同情那些外乡人,真就穿上军装跟工程队的人去找那个“老赖”了。还别说,那身军装和父亲的证件确实还发挥了威力(据父亲说,主要还是讲法律、讲道理起了作用),那老赖当场就还了一部分款子,并就未还部分打了条子作了保证。
头一仗算是打赢了,没想到后来那些民工再去讨尾款时,那个老赖竟又耍起赖了,不说不还钱,只说手头没有钱,拖一回又一回,眼看快过年了,那帮外乡人没法,就又来找我父亲。父亲出差不在家,母亲就说了几句客气话把他们送走了。那“客气话”里明显地夹着这样的意思:讨账应该找政府或法院,别再到我家来了。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们知道我父亲出差已回,竟又到我家来了。父亲还没下班,他们就坐在我家门外等,惹得院里不少人很好奇,以为我家欠了这些人的债。母亲这才急了,父亲回来,她就冲父亲狠狠地发了一通火:“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天都有人来找你帮忙。你真成了闲事主任了!你整天帮这些‘闲忙’,除了几声感谢,谁给你一分一文呢?”
这就引起父亲的那番话了。我妈对我爸说的话表面上并没有心悦诚服地赞许,但实际上她在心里也是认同的。因为,这是我家的家风。
父亲不止一次给我们说过:“多行善事,助人为乐”的家风,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他说他爷爷也就是我的太爷爷(曾祖父)曾做过一件大善事,救过一条人命。我的这位太爷爷在辛亥革命后曾在冯玉祥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老人们都简称“二军”)中当过“军需”。究竟是军需科长还是军需处长,连我爷爷都说不清楚,只知道同村一人曾当过我太爷爷的“护兵”。在太爷爷当“军需”期间,一位同僚给他交接军饷时发生失误,多给了他八千现大洋。而这“多给”,那位同僚竟丝毫不知。如果太爷爷昧了这八千大洋,那位同僚将会因此被军法从事丢了性命,如果太爷爷把此事报告上级,那人也将会因重大失误而被撤职查办。太爷爷没向任何人提及此事,只是悄悄给那位同僚写了一封信,以“有要事相商”邀他见面。见面后说明情由,悄悄把八千大洋还给了那人。那人感激涕零,当即给我太爷爷下跪磕头。事后为了答谢救命之恩,那人给我太爷爷送了一件狐皮大衣。
这件事,父亲写进了我爷爷的墓志铭里,2017年出版的散文集《温暖永远》收了这篇铭文,其文字是这样:“吾先祖父韩公讳朗山……为人清廉直正,良善厚诚,义还饷银数千,慨然救人一命……”。
我奶奶也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在父亲写的《家慈墓志铭》里,有这样的记述:“慈母古道热肠,终生助人为乐。乡邻有托,绝无推拒;乞者临门,皆令有得。因言人善而遭疑忌,不肯诬人而招祸灾,然慈母虽屡受迫害而助人之心终生无改。”
通过父亲为爷爷奶奶所撰写的碑文以及他写的其他回忆文章,我对父亲的那番话也渐渐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知道了太爷爷救人的故事,知道了奶奶帮人的故事,也知道了二伯的故事——当年修建“阳安(阳平关—安康)铁路”时,他在汉江里救过三个溺水者的命呢。知道了这些,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爱管闲事”的二伯会把那些外乡人领到我家,而我父亲又能够那样不厌其烦地给这个帮忙给那个帮忙。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家风使然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相信,在学校、单位、组织、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教育熏陶下,绝大多数中国人做到“爱国、敬业 、诚信”不会太难,但是“友善”到能“终生以助人为快乐”,大概是一定要靠美好的家风来传承和弘扬的。
我带着八岁的儿子在街上走,忽然听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哭声,扭头一看,原是一个小姑娘摔倒了。没人提示,没人启发,儿子就急急忙忙跑过去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听到小女孩妈妈的感谢声,我欣慰地笑了:呵,助人为乐的家风,在我儿子身上已“生根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