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个新趋势,3 个新要素,解读消费科技时代的投资逻辑
从 2022 年开始,我们进入消费科技时代。
传统消费以「产品、品牌、渠道」为基本三要素。而消费科技,以「科技赋能」为底座,「新材料、新智造、新供应链」成为新的三要素。
传统消费理念里的消费驱动,包括打造品牌、建立渠道、提高用户消费力,这些在新时代依然要延续,并且竞争更加激烈。而在此基础上,企业还有更多要做的事情,比如拓展渠道、建立用户认知、改进触达用户的方式、革新供应链、在各个环节注入新科技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消费」。
在消费科技时代,以科技赋能各个环节的消费公司,将开启新一轮多角位产业革命,中国的消费品也会发生新的迭代。
在沙丘学堂,星陀资本创始人刘泽辉导师,通过剖析中外品牌案例,全方位解读消费科技时代的投资逻辑。
科技怎么赋能?3 个消费新要素
探源:新材料
材料这一方面,其实中国在很多行业是被卡脖子的。
按理说,中国材料工业应该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一个行业,但是现在很多材料出不来。比如半导体,从服装面料到高科技产片,半导体都是基础。材料的配方配比是个问题,做材料的专业设备也不行,设备问题的背后又是材料问题。所以我们真正要解决的,就是基础材料——怎么能从茫茫大海中捞取一粟,怎么样研发出最好的配方。
这两年有一个新的热门赛道是合成生物。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叫百葵锐,是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科技原料生产商。它主要做电排蛋白质的分解和分离,产生的材料产品可以用于生产化妆品、宠物食品、农业原料等等。
以前都要靠人工筛选原材料、大量试验做配方,耗时很长。今天,我们有 AI 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模拟实验;有数据库提供参考;同时还有高通量的测量设备,多台机器并线工作。这样一来,时间大大压缩,成功率大大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合成生物技术能够快速地发展,生物原料的研发能带出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还有华熙生物,做玻尿酸,大规模运用到美容的赛道里。其实玻尿酸本身也是合成生物。现在呢,华熙生物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医用级原材料生产及供应商。一方面,爱美是天性,女人爱美,男人也爱美呀;另一方面,年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熬完夜第二天还想看起来依然容光焕发。所以医美材料的这个行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之中。
还有包装材料。我们投了宇通科技,区别于传统的纸质包装,这家公司从植物中提取原材料,生产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当然这个研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且要特别注意控制成本。
另外还有未来食品原料。现在有一个热词是「低糖低卡」。年轻人都知道从当下开始,就应该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而不是老了以后再去花钱受罪,所以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全球四大粮商,还有中国的中粮、华润等很多大型食品公司,都在研究新的食品原料。未来食品的革新,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看好食品这个赛道的原因。
焕发:新智造
我们过去投了很多生产制造的企业,想让这些管理水平、生产工艺还比较传统的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智能化、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技术在越来越多地涌现。我去参观过一个做瓜子的公司,以前厂里人工分拣,人会累、会心情不好,最后可能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现在他们用软体机器人分拣。我当时挺震撼的,那么传统的产业,今天也在不断智能化。
还有包装企业,包装盒的拆解组合是机械臂在做。医疗方面,机器人介入式参与骨科手术、心脑血管手术、腔镜治疗等。
而且未来的生产应当是「以销定产」的。以前一个大品牌,可能只能接大的订单。现在当企业把越来越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时,就可以达成柔性的供应链,实现「小单快返」模式。
未来我相信,更多基础性的、重复性的劳动,会被自动化替代。智慧工厂不是未来,是已来。
通达:新供应链
中国服装是几十万亿的市场,中国餐饮也有几万亿,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比如冷链物流,在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会有更多突破,因为未来的食材运输中,冷链是刚需。
我们来看个例子,申洲国际,针织制造商,现在市值是超千亿的。它最早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代工企业,如今它做到了规模化生产,并且数字化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都非常强,在全球市场都是领先的,有非常多的大品牌商都是申洲国际的客户。申洲国际能坐到纺织制造的龙头,靠的就是科技的力量和规模化的力量。
从终端、供应链流通、生产这三个环节入手,对传统消费品供应链进行科技赋能,降本提效的成果会是非常显著的。
新风口在哪里?6 个消费新趋势
趋势一:新国货潮 波涛汹涌
「国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社会的潮流趋势相融合,在中国本土品牌里,同时注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新兴的消费风尚。
我们现在有颇具创新特色的新国货品牌,比如蔚来新能源、元气森林;
也有重新焕发生命力的老字号:比如大白兔奶糖,和气味图书馆联名出了大白兔奶糖味道的香水;比如同仁堂,把中医补品和咖啡嫁接,在第三空间提供中医问诊、养生体验。
从 2015 年小米、 华为带头推广科技类新国货,到 2018 年李宁推出「悟道」「凤舞」等系列产品,引领国货品牌掀起国潮设计新篇章,再到近两年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大幅提升,把新国粹、新文化品牌推向高潮——国潮消费正在高歌猛进、加速发展。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姑娘小伙;B 站上,唐装汉服的二次元动画非常多,一些火爆的国漫点击率也非常出彩,这几年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等都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
除了国产影视、国潮服装,年轻人们的关注重点还覆盖了国货数码、国货美妆,以及音乐、文学、美食等等。
未来,中国的年轻人文化程度普遍提升,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回流,青年一代将会更好地结合「国潮」与「科技」,重新定义「新国人高质量生活」。
美国日本品牌发展历史表明:人均 GDP 超过 8000 美元的时候,具备孕育大品牌的经济土壤。日本在 70 ~ 80 年代,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就有过本土品牌大崛起,比如 711 、优衣库、无印良品,都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
而现在,中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8000 美元,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消费品牌迎来大爆发。今天我们的国货潮风起浪涌,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很类似的,依托的是中国品牌自身的进步,以及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建立。
趋势二:线下洗牌 重新布局
2011 年以来互联网的几波冲击,再加上这两年的疫情冲击,使线下零售渠道发生了巨变。
首先就是电商的冲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购物平台,把年轻人的流量吸走了。
其次,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新的业态。
比如现今 Shopping Mall 已经取代了百货大楼,成为老百姓节假日的重要集散地。大家已经不是单纯去购物了,而是吃喝玩乐统统搁在一起, 1/3 是购物,1/3 是餐饮, 还有 1/3 原来是教育,现在是娱乐和体验。
另外在南方的很多城市,夜生活非常丰富。年轻人的第二波消费高潮,就发生在晚上的步行街、夜市。
还有商圈的变化。现在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一线商圈。同时,社区周边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商业载体,比如宠物医院、社区小酒馆、社区健身房等。
不管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人们身边的连锁品牌会越来越多,个性化的业态会越来越少。这种商业的变化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趋势三:流量分散 精细运作
很多网红品牌、新锐品牌的崛起,依靠的都是流量红利。
第一波红利来自天猫、淘宝,我们当时投了如涵的张大奕,那会还是图片新闻时代,天猫、淘宝一家独大。后面这一波红利来自于抖音,短视频平台把流量切割了。图片已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了,得看视频,得看直播。现在很多新锐品牌都是在多个平台渠道平铺。
这两年,服装也好,化妆品也好,整体流量都是趋平的,整个大盘下滑得非常厉害,背后的原因就是流量的变迁分散。在未来,流量会更加分散,所以品牌的运营也势必更加精细、有针对性。
趋势四:抓住私域 直接触达
以前的消费品企业,基本上不会 to C,销售都是省代或者各地的经销商来做。
现在不一样了,掌握自己的用户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得知道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谁,真实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复购的数据是什么样的。
我们当年投瑞幸咖啡,它应该是第一个提出来要做自己 App 的消费品公司,想让所有的消费行为都在自己的 App 上完成。这个动作在当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我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说太费劲了。但我们坚持下去了,而且现在看效果是非常好的。后来陆续地,很多消费品也都纷纷做了自己的 App 或者小程序。
最近瑞幸公布的 Q2 数据显示,瑞幸有将近 7100 家分店,店铺数量已经超越了星巴克,成为全球第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瑞幸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私域流量,现在月活用户大概有 2000 多万,有几万个社群来覆盖自己的用户。
现在线下店的职责和作用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售卖以外,还要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加与用户直接触达的机会,促成复购也好,增加粘性也好,都是为了用最低的成本高效地找到流量入口,让自己的用户池子活跃起来。
粉丝经济、私域运营,会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和走向。
趋势五:电商直播 龙争虎斗
电商直播,对现在的消费品售卖非常重要。比如卖食品,直播中一边教你制作一边推荐商品,你能看到食物的色泽,甚至仿佛能闻到香味,这肯定比图片更加立体真实。
我们观察发现,淘宝的直播和抖音的直播,风格完全不一样。淘宝是要逛的,主播会给你讲故事、讲功能、讲价值,时间比较长,语速比较慢。抖音呢,是刷的,主播说话就跟打机关枪似的,必须得在 30 秒之内把用户留住。
分析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找准直播风格,这是现在各个消费品企业势必要做好的事情。
趋势六:跨境电商 突飞猛进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跨境电商巨头 SHEIN 的移动端下载量,超过了亚马逊成为第一。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跨境电商都在卯着劲儿往上冲。
对于中国的公司来讲,海外市场很大,现在也到了建立海外市场的时间点,但同时也更加需要谨慎。第一步,一定是先做好本土市场。第二步,再去利用已经在海外建立起影响力的平台,比如抖音、快手的海外版,去做产品的落地。
新国潮老字号?投资看中这 4 点
我们非常看重中华老字号品牌。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批老字号借国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总结起来,在科技赋能的新时代,老字号的复兴有 4 个系统性的机会:
科技环境
现在的中医药、健康衍生产品、零食卤味,都应用了新的工艺或生产技术,再加上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加持,整个消费环境都有了新的面貌。
伴随「新基建」等政策的加速落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将越来越厚实。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以直接提供技术或方案的形式,帮助传统厂商实现更多、更深层的数字化转型。
渠道环境
渠道变革将带来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能够跟得上新渠道发展的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比如去年中秋大湾区购物节期间,香港美心、广州酒家等入驻电商平台,拍起了短视频,创下购物节期间在天猫上销售超百万件的纪录。
营销环境
线上电商直播、线下社区团购、不同品牌联名,各大企业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去建立精准触达用户的营销矩阵。
比如五芳斋和王者荣耀联名推出粽子礼盒、广州老字号陶陶居联名同道大叔推出棋盘月饼和月光宝盒月饼等。
资本环境
老字号进行资本化运作日渐频繁,资本进入老字号,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资金的直接支持,还可以带来产业上的协同,给品牌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老字号深度赋能。趁着政策驱动的高潮,对于老字号来说,当下是 IPO 的最佳时间窗口。
案例分享
珍味小梅园·预制菜
预制菜最近太火了,我们和业内人士交流的时候,都认为这是中国食品行业的巨大发展,会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
其实预制菜不是一个新事物。它最早源于美国,原因是要保障军队在野外作战训练时的供给。后来 50~60 年代预制菜又在日本兴起,70 年代有爆发式增长,也是顺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全职太太都要出去上班了。
2000 年前后,我国陆续出现了预制菜的生产企业。目前上游预制菜企业大概有 20000 家。
现在美国预制菜的规模大概是一年 500 ~ 600 亿美金,日本大概是 200 亿美金,中国目前大概是 4000 亿人民币左右。从售卖结构来看,日本的预制菜市场经历了「先 B 后 C」的模式,现在 2B : 2C 大约是 6:4。中国的预制菜市场现在是倒过来的,2B : 2C 大约是 8:2。对标海外国家的发展情况,我国预制菜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们和餐饮界的朋友探讨,觉得未来餐厅可能会分为两类:一类是「米其林」型的,大厨亲自做饭,每日限量,客单价极高;另一类是快餐和预制菜,标准化快速出餐。这两年疫情影响,加上现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能力的提升,未来预制菜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如果每年保持 20 %以上的行业增速,那么五六年后,中国的预制菜会达到 8000~10000 亿的市场规模。
我们投了一个专注新中式预制菜的公司「珍味小梅园」,是 2019 年刚成立的新品牌,成立首年全年销售额近 2 亿。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有这么几个要点:
方便快捷,品类丰盛
现在 70% 的食物品类都能复制在预制菜上,我们做的小龙虾拌面、蟹黄拌面、酸菜鱼等新产品风靡社交媒体。工艺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未来品类会越来越多。
品牌年轻,矩阵推广
珍味小梅园的定位是「年轻、新颖、高品质」。我们与各社交媒体的头部 KOL 合作,带货直播、种草推广,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形成较高的知名度;还与 2021 年贺岁档电影《刺杀小说家》推出联名款产品,成为人气热销款;2021 年中秋,与上海老字号品牌西区老大房联名推出鲜肉酥饼,深受消费者喜爱。
渠道多元,扩张迅速
我们做线上渠道,和各平台的头部主播合作。线下渠道也大力投入,在超市、卖场布局,铺设社区小店点位,同时做好私域运营,全渠道覆盖营销。
智能仓储,辐射全国
之前我们以长三角为核心,现在珠三角、华北地区都覆盖,在运输的管理把控上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严把入库关,与顺丰、中通深度合作,全程冷链运输;销售、生产、仓储信息联动,控制产品周转,保证 90% 以上的订单次日必达。
所以「生产自动化-采购流通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形成智慧供应链,能帮助我们增强业务流程的敏捷性和弹性,应对各类突发风险及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需求。
去年我们投珍味小梅园的时候,大概一个月只有 200~300 万的收入,今年高峰时期已经突破 4000 万了,这个增速是非常快的。这个项目还是比较符合我们的判断,甚至超过了预期。
小林制药 · 医药消费品
小林制药这家企业,从第一代创始人到现在,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了,大概在七八十年代进入资本市场。
小林制药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小林和正,他积极推进公司转型,不断开发爆款产品,拓展生产基地,逐步打通跨国渠道,让小林制药快速地成长起来,从医药批发型企业,转型为医药消费品生产研发型企业。
小林制药的商业模式有这么几点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小池塘养大鱼
餐饮、服装这些大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在这样的领域里想做好、想挣到钱,挑战非常大。但是也可以选择发现新需求,在小市场里成为隐形冠军。小林制药选择的就是后者。他们做的水箱除臭剂、洗眼液、润眼液,看起来东西都不大,但是解决了人们的新需求,在小市场里做得风生水起。
「我希望我有」
这句话是日语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或者说需求是没有具象化的。而小林制药做到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把需求具象化、量化。比如大家都不喜欢家里有异味,但是具体又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小林针对卫生间生产水箱除臭剂,针对冰箱生产冰箱除臭剂,针对鞋柜生产鞋用除臭剂等等,一系列产品放出来,消费者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营销简单易懂
小林生产的很多产品是以前没有的,所以为了让消费者快速了解产品用途,并且匹配实际需求,小林在宣传上致力于「易懂」。
另外营销过程上,他们有一个「三支箭」营销策略,意思就是产品上市后做三波促销,快速抓住消费者,加深渗透率和市场占有率。
小林制药除了消费品业务,也在做邮购业务和医疗器械业务。各个业务板块中,从原料开发,到制造,再到宣传销售,科技的应用做得都非常好。
产品研发中,小林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化产品的创意机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整理并分析市场热点与消费趋势,将产生的创意赋能给研发团队;产品制造中,小林开发了适合小批量生产的专有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柔性生产,降低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销售过程中,小林开发了分析用户购买行为的数字化产品,提高销售团队效率,建立利基产品矩阵。
所以我认为,小林制药身上,有很多值得中国消费品企业学习的地方。
我们能不能挖掘新的市场需求、迭代出精良的工艺、生产出品质过硬的产品、把数字化智能化更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环节,这些都是我们要反思和落实的。
科技赋能的消费新时代,从各个环节上给消费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消费行业的复苏以及消费品企业的竞争,也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这同时意味着,在新消费领域,投资者会遇到更多好的机会。
沙丘学堂,专注投资和创业的互联网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