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的信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过你的资料,除了不是科班出生之外,简历上的其他的一切信息都显示,你应当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我应当信任你,至少我最初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的交谈是在正式的场合,我们的关系是专业的关系,所以我会将你最初的热情和尊重当作专业关系的需要,也会将你最初的忠告当成真正的忠告。但是,当事情渐渐偏离应有的轨道,我感到一切越来越让人困惑。

我感到,你已经突破了行业的伦理守则。

你为什么要突破伦理守则?要么是为了我好,要么是为了你好。

其实,伦理守则首先是为了保护我,其次也是为了保护你。但是,你还是要突破它。我想,你的做法,一定有对你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比如利益。

你不仅突破了伦理守则,而且还试图突破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边界。这里,我用了“试图”两个字,因为我暂时守住了边界。

回顾我们的交谈,我发现你用上了社会心理学中“说服技巧”,这些是营销人员必须掌握的技巧,我知道你不是专业的营销人员,但是你的谈话中不免透露出营销的意味。

首先,你利用了“镜映效应”,带着共鸣般的喜悦道出了我们俩的共同点,以此拉近我们的距离。然后,你对我表达了欣赏和赞美,希望我会飘飘然,并放下防备,放松警惕;接着,你贬低了我所跟学过的老师、机构,甚至说我攻读硕士学位的那个高校的水平也很差。

这一切听起来就好像是在说“你这么好的一个苗子,跟着那些差劲的人,报考那么差劲的学校,实在是耽误你了”。显然,这一切都是铺垫。不出我所料,接下来,你开始推荐你认为更适合我的老师和课程了。

你甚至不顾我已经学习过的课程,给我推荐了一些重复的课程(你的好友作为主讲),仅仅因为你认为我之前跟学的老师不好——尽管那些老师在国内是有一定声望的。你说了他们的许多不好之处,这些听起来就像是派系之争,有点在背后说人坏话的意味。

而且,你也向我明确了一点,说,干这一行,是需要混圈子的。大概,我之前跟学的老师和你不是一个圈子的,所以,你会说他们的不好?真的是这样吗?我对你有一点失望。

你认为我不应当花心思在攻读学位上,你认为这所高校很差劲。可这所高校在全国的排名是前十五强,而且离我家里也近,对我来说是最现实的选择。

我原本以为,你会推荐一所更适合我的高校,没想到你的意思是我应当多花些时间在技术学习的课程上,尤其是你推荐的那些课程。

我的确应当继续研修更多的技术课程,但是这类课程全都价格不菲,而且会占用不少时间,所以我应当综合权衡,选择与自己最匹配的、在行业内有认可度的课程,而不是像你推荐的那样,选择一些重复性的没有更深意义的课程,仅仅因为这些课程是你的好友或者熟人主讲的。

你在给我推荐你的好友和熟人主讲的课程的时候,如果可以为我考虑一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我或许就会更信任你。但是,你没有。

想清楚这些之后,我在心中已经有了定夺。

在我们的交谈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中肯的建议,我已经决定要采纳了,但是我认为其他一部分内容带有营销性质。

我并不是说,你推荐的你的好友和熟人的课程就一定是不好的,我在网上查过他们,有的确实是业内大咖,但是这些课程是我当下这个阶段所不需要的。

等我修完基础的课程,等我要选择下一步进修方向的时候,我会将你推荐的课程和你未推荐的课程同等地考虑,评估什么才是最适合我的。

希望你的种种暗示和明示都不要影响我将来的选择。不过,只怕这很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