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为了拯救一个人,而让所有人都被拯救了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书信接龙:
“萨拉的生活马上就被打破了。你或者我原本也可能成为这样的女人。或许你曾经遇到过她:她是在我们的石板街上长大的。她有三个毛孩子,也在这附近跑来跑去。尽管她的生活不容易,但是她对所有需要她的人都笑脸相迎。她的上司给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她,要把她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波韦尼尔的邮局在存在了一百多年后,即将没有邮差了。首府那边说我们不喜欢寄信也不喜欢收信。他们怎么敢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你能帮助萨拉和我们村子,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些的。你怎么做呢?很简单,像我这样:写一封信。信的长短、写得好坏都不重要。然后你把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个女人,因为她肯定会理解背井离乡抚养几个孩子会有多么艰难。即使你不认识她,也要和她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字接龙,让它长达首府,坚固得让那里无人能够切断。”
接龙由罗莎发起,她既是萨拉的朋友,也是将萨拉接到这个世界的人。她希望通过书信接龙的方式,让邮局的业务增多,从而让总局的人相信村里的邮局还有存在的必要,萨拉也就不会被调走。
在这个书信接龙中,信被送给了境遇、年龄各不相同的人。
罗莎:嫁给了爱情,也因此背叛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导致对方愤而离乡,她一生都在等待原谅。
阿尔玛:想要成为诗人,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在坚持梦想和接受现实之间摇摆不定。
玛拉·波斯基:诺贝尔奖提名候选人、《纽约时报》封面人物、在五大洲拥有十个名誉博士头衔的诗人,遇到了创作的瓶颈,变得暴躁、酗酒、空虚。
亚历克斯:梦想环游世界的青年,因为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主动放弃了学业,甘心被困在小镇。
希帕蒂娅:喜好厨艺,并因此而感到幸福的家庭主妇,孩子长大后都离开了村子。
萨拉伊/曼努埃拉:为了获得自由,而主动抛弃了家庭。
卡罗尔:为了补贴家用,来到异国他乡谋生的寡妇。
为了帮助萨拉,罗莎剖开了自己的内心,她将信寄给了年轻时的好友,不期望得到原谅,但希望她能把信传递下去。
故事由此展开,一群本不相熟的人,被联系在了一起。在帮助萨拉的同时,她们同时也是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书信接龙要求收到信的人,只需要把信传下去,至于写什么,字体是不是好看,都没关系。但是每个收信人,在看了寄信人的故事后,都忍不住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正如玛拉·波斯基所说的“如果你喜欢写信的话,你大概有过类似的经历,除非你写的是圣诞卡。手指不再听你的使唤,而是听笔的使唤了。它们轻快地奔跑,而你只是一个观众,一点点阅读它们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而她原本只想写三句话。
面对一个敢于向我们剖开内心的人,坦诚地讲述她这一生的追求或故事,我们的心也会被浸泡的柔软,埋在心里的情绪和故事会被全部唤醒,并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
信被一封一封地传递下去,终于有一封信被寄到了无人认领的地址,而作为邮差的萨拉,为了坚守自己的职责,拆开了那封信,从而知道了书信接龙的事。这让她感觉到幸福但也非常的为难。她觉得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继续接龙有些违背道德。就在这个时候,她想到了在邮局里打工的卡罗尔,如果邮局关闭,那卡尔罗也会失去她的工作。萨拉决定让接龙继续下去,为了卡罗尔。
这场书信接龙,在一次次传递过程中,开始超出了它原本想要达到的目的。每个人在读完信之后,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然后让自己的内心奔腾于纸上,并因此冲破了困扰自己的束缚。
故事的结局,邮局得以保留,萨拉不用前往首府,还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几封信难以产生庞大的价值,但背后的故事却能够将人打动。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了救赎。罗莎收到了好友的原谅;阿尔玛可以做诗人;玛拉·波斯基重新获得了灵感;亚历克斯埋葬了父亲后,可以环游世界;希帕蒂娅有机会让自己的食谱被更多地方的人知道;萨拉伊/曼努埃拉不再因为抛弃家庭而迷茫;卡罗尔继续用书信与家人表达亲情。
过程不够轰动,结局很算圆满。
几封书信,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苦恼。
它不是大家齐心协力来拯救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都是拯救和被拯救的对象。
我们或许也能发现,她们的苦恼和困境,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
题后
这世界上,需要盖世英雄的事毕竟属于少数。我们的烦恼不足以让所有人共情,但终究是我们的烦恼。哪怕极其微小,都有被拯救的需求。希望我们能够从细微处得到温暖,也不吝每一丝善意。用心生活,驱散内心的迷茫。
写在2023年的第一天,阳光晴好,温暖开头,祝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