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这个假期,有点不同以往。疫情的到来,疫情的挑战,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但回眸一看,全国从上到下,众志成城,并肩作战;领导人严密部署,医务人员奔赴一线,不分昼夜救治患者,大家都在为国家出一份力,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疫情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空气似乎也不凝固了,人心也稳了。
静心,宅家,坐下,读书----《陶行知教育文集》。文中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兴奋,让我心潮澎湃,现拣一二与大家分享。
一、先说说陶行知个人吧!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真是不得了的人物,羡慕至极。他立大志、成大家,不辱使命、躬亲实践,终生不渝,一生都在为教育做贡献,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毕生的一贯主张:教育贯彻人生的始终;(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受教育)创造贯彻教育的始终;(只有不断的创造,世界才会不断的发展,人类才会不断的进步)社会创造力贯彻社会发展的始终。(要想发展必须有创造)
二、教学合一,印象深刻。
工作中我们经常喊:“教学合一,教学合一!”有多少教育者真正做到了陶老先生所说的“教学合一”呢?教书二十多年了,心有惭愧。一直在喊,却没有真正去实施。如今真正了解了“教学合一”的内涵,心中颇为高兴。
在陶老先生看来,教学两者,实在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其理由有三。
第一,先生(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在应试教育的当今,而我们多少人都是在教啊,让学生读,让学生背,让学生写,把活脱脱的孩子变成了书架子。凡是学生需要的,考试要考的,统统给学生,然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地位,热心的老师,固想将他所有的知识都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安能尽把天地的奥秘为学生一齐发明?再说,老师也不是万能之神啊!(谈起这一点,有些许惭愧,我好像有以上倾向,要改之。)
所以,教学生学,是最最重要的。工作中,只有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这是教学合一的理由之一。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只有这样,老师教起来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乐学了。而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顾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所以一来收获甚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是把老师放在了主体地位,我们天天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让课堂焕然一新,让自己改头换面,与时俱进,不能固守着自己的旧一套不放了,过时了。那就换成学生怎样学,老师就怎样教;学生学得多老师就教的多;学的少就教的少;学得快就教的快;学得慢就就教的慢,和学生合起拍来。今后工作中,根据不同学生能力设置适合学生的作业,实行“能者多学”,这是教学合一理由之二。
第三,老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如果老师固守不前,还拿以前的知识来教学生,必将落伍,必将被淘汰。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教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教学相长的精神。时常研究学问,才能时常找到新理。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一件畅快的事情。教育界没有无限枯寂的生活,都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信所致。常常听到老师说:“学生课下生龙活虎,上课迷迷瞪瞪,无精打采……”原因在哪?在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知识或方法没有提起学生的兴趣呗。上节课这样教,下节课还这样教,学生感到没有新意,自然提不起兴趣来。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要把教学合二为一。这是教学合一的理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迟到的学生,按照宣布的规则要罚站或者请家长,可罚站学校不允许,属于体罚,是禁止的;请家长,怕家长太忙不好意思请,自己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罚站也没罚,家长也没请,这样我就失信与学生了。如果当时,和学生讨论一下,迟到后该怎么做?征求一下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话,也不至于自己难看了吧!
之后,我和学生一齐讨论:如果迟到了,该咋办?有的说:“罚他擦一天的黑板。”有的说:“罚他扫地。”也有的说:“罚他讲故事,罚他打扫厕所……”哈哈,这办法好,开始试行,效果不错,慢慢地,慢慢地,那几个好迟到的学生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瞧,学生自己立法后,有违反了的话,学生会按自己定的规则来“惩罚”自己。所以,自己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他人所立的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
陶老先生的文章,我收获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谨记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理念和责任,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20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