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到2023年,整整11年,我都没有再出去上班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的是电商行业,自己开的淘宝店,一直是吃老本。曾经赚过一些钱,但现在又归零了。
多年的宅家习惯,使我愈发地不想出去见人。我从小就性格内向,敏感,脆弱,非常地不自信。平时家里大小的事都是老公做主。我就是一个家庭煮妇。
一遇到什么事情,毫无主见,特别的紧张和害怕。
比如,春节家里来了亲戚串门,总是婆婆或者老公接待的,我就是负责端茶递水和洗碗做饭。因为老公那边的亲戚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才见一面,我真的不知应该和他们聊些什么。
如果外出聚会,席间遇到陌生人,我也不知道如何主动开口和别人交流。
孩子开家长会,我一般都是选后排的位置坐,生怕被注意到,被突然点名发言互动什么的,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给别人不好的印象。
有时和老公吵架,他会口不择言地说:你就是一个没用的人!
事后,我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难道在他眼里我真的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吗?”
我为这个家庭付出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毫无价值吗?
昨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版淘宝产品详情页。
公司新招的淘宝运营说我的PS排版水平挺不错,比他做得好。他在杭州做淘宝运营兼美工八年多了。说我如果出去上班的话月薪6000轻松可以入职。在这个三线小城市,平均月工资普遍是3000元。这样比起来,我也还算是挺有个人优势的。
可是,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个自信呢?为什么要通过别人的肯定 ,才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呢?
这多些年来,我一直是习惯透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过分地在意别人参于自己的生活。
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是空洞无力的。
对于社会和世界,我没有什么深刻的认知,对于自己,我也不甚了解。
我的前半生,好像过得是稀里糊涂的。
我真的好想对自己的目前这种混沌的现状做出一些改变。
我想要在忙碌的生活里,空出一些时间来和自己聊聊,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感。学会爱自己,学会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
性格内向只是说明我口头语言和肢体表达不丰富。但我的内心世界,也有丰富的一面,我要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想通过写作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
让我坚定写作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最近读了一本书。
我平时很少看书。有空时偶尔会在微信读书随便看看,也不知道看哪些书好,就从神作榜里,挑了一本封面是橙色看着很亮眼的书,书面“秋园”两个大大的字占满了封面,很是醒目。
我想这应该是本治愈系的书吧。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么温暖明媚的书面,里面讲的故事却是那么灰暗压抑。
我是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的。这也同样很出几乎我的意料啊。
我以前不是很能理解我们的上一辈,惜物如命,特别是粮食。小时候吃饭掉饭粒,或者剩菜剩饭都是要被说教的。
小时候我经常见爷爷吃发霉发馊的饭菜,我觉得他太不可理喻了。明明东西都变质坏掉了,实在舍不得可以喂猪呀狗呀,但他就是那么倔,端到自己面前,吧唧吧唧吃得挺香的样子。
看了《秋园》这本书后,我一下子就理解透了,我可怜的爷爷。
想起就眼泛泪花,我好心疼他。如果他能多活几年,多吃上一些他从来没有吃过的好饭好菜,那该有多好啊。
只有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才真正懂得粮食的使命。有粮食就能活命啊。
活着多好!哪怕自己活得如同一只蝼蚁。
这本书的作者杨本芬是位80多岁的素人作家。
她60多岁才开始写作。她给母亲写的这本书,写作的初衷深深打动着我。
她说:
“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了吗?”
这就是写作的意义。
我想起那句:“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但即便我们是平凡的一生,所经历的一切也是应该值得被记录的。至少可以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
而通过阅读,我们能见识到千百种人生。这也是写作的意义。
有人说,写作可以让一个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不知道 ,我想要试试。
那么就开始吧,相信会在写作的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