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五,借着办公室装修味道没有消散这一理直气壮的理由,我果断没有去公司,不用在清晨的寒风里出门,赶拥挤的公交,往返辗转至少2个小时的路程。我窝在屋里,打开电脑,收发了邮件和处理了一些流程的事情。虽然在家里办公的效率不如在办公室高效,但时间很自由,也没有约束,导致我一会儿想起这样那样的事情,又离开桌子,所以昨天的工作效率很低下。唯一在家里办公的好处是,可以灵活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中午1点过出门去文化馆上钢琴课,老师因为前两周有事缺课2节,这次补上一节,从2点钟开始上到4点半。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的钢琴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乐理知识,这也是我小时候学琴没有学习过的。我身边坐着和一起听课的十几个人,都是40,50岁甚至60多是岁的阿姨。她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昂,一边认真的记着笔记,还不时向老师提问。她们学习的劲头让我暗地里感慨不已。小孩子总是被父母逼迫学习乐器,人到中年老年时,却能自愿的学习起来。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从懵懂贪玩到内省修炼。在我这样的年龄,才开始精进自我,是否也不算太晚?
老师讲,音乐存在于时间中,它不像一件艺术品、一幅画,完成后就可以永久保留。而音乐在表达时,只存在一个时间段里,它会流逝消失,除了用谱子记录音乐的表达,它本身是不能固定存在的。又说音乐的终极意义是和哲学高度一致的。比如贝多芬创作的音乐里,饱含向命运抗争的激烈情感。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我细心揣摩着这种感受,埋头看见自己用来记笔记的本子内页写着一句话:“如果我们能由死亡的那一刻逆向思考回来,人生便不会走错路了”。也许人到了不惑之年,正是因为距离生命终点越近,越能看清人生的真谛与虚妄。
老师还讲,学钢琴能让人专注和沉静下来,磨练耐性。小孩子生性活动好动,学习钢琴时很难坚持,成人虽不及孩子的灵巧悟性,但如果坚持重复一件事情,反复练习,也能有所长进。他举了一个他学生的例子:一个高中女生高考,考音乐学院时,从连五线谱都完全不认识,到后来能熟练弹奏十级钢琴曲目《浏阳河》。她能做到的,肯定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秘诀只有一个:重复持续的练习。
坚持,重复,持续。这是我最近越来越认同的自律能力。从人修炼成佛,是一个人不断内省,塑造自我的过程。不过我这里说到的佛,并不是指要脱离红尘,远离世俗,而是我意识到,只用专注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人的精神层面才会上升。
这几天,微信里突然被一只旅行青蛙刷屏。最开始在一个朋友群里看见各种带日语的卡通青蛙漫画图片,不知何物。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款火爆的游戏。人们戏称这是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不冲突,不激烈,游戏进程随缘。我这个朋友群里的几位,可谓紧跟各种流行热点。时下的流行,只需要看看她们的聊天,就能知道。从神秘花园的涂色书,手账本到王者荣耀,从摄影、烘焙做木工到溜冰滑雪射击密实脱逃,她们的爱好可谓包罗万象,狩猎广泛。但这些爱好和谈资每个月似乎都会迭代成新事物,让我应接不暇。佩服她们跟随潮流的步伐能赶超00后。
我并不批判这种广泛尝试的爱好,但我越来越觉得,浅尝辄止的体验不如持久的专注,当凝聚在一个点上专注的过程中,能增强人的持续的动力和信心,越深入越平静。现在的人,之所以时刻烦躁焦虑,并不是因为匮乏,而是接触面广泛却浅薄,能触及的东西多,愿意深入专研的东西少。选择越多,焦虑越多。瑜伽练习告诉人在练习的艰难时刻,唯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呼吸。不受外界打扰,只是一心一意的深吸慢呼。身体在平静中才能打开和平衡。
晚上去上了一节舞韵瑜伽,跟随老师优美的舞姿,我感觉身心更加平和坦然。这几天,不闻外界,不忧琐事,春节之前,我只想保持这一种状态。我的钢琴课笔记本上还有一句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笔记本的封面写着:听禅,左下角画着一个小和尚。看着这本我随意找出来记笔记的本子,心里不由得微微一笑:在这个充斥着“佛系”概念的时下,我也不自觉的在生活态度中开始佛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