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通讯工具泛滥的年代,我突然很怀念几年前使用黑莓收发邮件的日子。有段时间我辞掉工作,拒绝QQ、微博,只有邮件和朋友和同学沟通,让我感到莫大的轻松感,但随后开始的新工作又把我代入到时刻互联的焦虑状态里,尤其是当微信流行之后,微信甚至成了一些公司内部的交流沟通渠道,此时也有人开始质疑,曾经一度占据企业内部交流核心地位的电子邮件,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不是可以被微信所取代。
这绝对是中国式的思维,很多国人并不习惯用电子邮件沟通,但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电邮依然是人们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年黑莓能横扫全球,就是依托于其强大的邮件功能——数据安全性和输入方便性。对于电子邮件存在必要的讨论,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电子邮件的优势
去中心化的典范。这一点很多人往往忽视,以为邮件只能通过Gmail、网易邮箱这样的邮箱才能发布,其实,电子邮件只需要域名和服务器,并部署相应的协议就可以首发。国外也有基于邮件协议的通讯工具,比如bitchat,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这几乎是早期互联网精神最重要的体现——free。它不受制于任何商业公司,而是真正意义上为个人服务的工具,但这种精神如今已经渐渐消失。
主题式的信息交流方式。电子邮件会默认一个标题,有些人往往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以至于常常收到标题为空的邮件,但实际上,这个设计恰恰体现出人们对于电子邮件沟通的本质定义——主题式。以主题的方式组织邮件,让所有人都在这个主题下发言,讨论,并形成共识,最后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而现在其他沟通工具,微信、QQ只是碎片化的信息交换,有过QQ群聊的朋友肯定明白,群聊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话题分散,到最后往往是自说自话,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讨论。
信息接收的延迟性。从短信到微信,“秒回”逐渐成为人们对通讯工具的认识,但“秒回”让发信人和收信人都会进入“何时扔靴子的”困惑中,一个笑话说:一个心脏不好的老人习惯了楼上年轻人每天晚上扔靴子的声音,但某一天小伙子扔了一只靴子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接着就把另外一只靴子小心翼翼的放到地上,这个好心之举却直接导致老人家陷入深深的焦虑——到底仍不扔啊,到底何时扔啊。而电子邮件由于主题式的交流方式,杜绝了碎片化、口水化的信息——你或许会写一封电子邮件的情书,但你或许不会用电邮询问别人今天干了什么,这样的特点(某些人觉得是优点,某些人觉得是缺点)恰恰让电子邮件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以上我只是列举了一些电子邮件的特点,也是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不同的地方,其中,去中心化的特点就足以让电子邮件继续生存下去,这个互联网时代的老“古董”产品,我依然非常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