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这是一个系列专题,送个穿梭口:
也来说理财,忍不住了!——草莓说理财(1)
来,盘点你的“财”——草莓说理财(2)
你不得不理财的原因是啥?——草莓说理财(3)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打开一个盒子,就能知道这个世界上可怕的动物。
盒子一打开,放着一面镜子,照出人自己。
故事想表达的,无非是人是可怕的。
我觉得“可怕”的原因之一,在于人很难认识自己,以致于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古希腊神柱上也刻了智慧之句:“人啊,认识你自己”。
在理财之中,也需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而认识自己可以从"记账"开始。
今天就来聊聊很普通的"记账"。
一、记账方式看似小
"记账"这一招,看起来实在是太简单的,就是如实记录自己的花钱情况嘛。简单到难以置信这个会产生什么效果。
这做法和时间开销记录很像。因为看起来毫不起眼,加上需要一点自律性,通常很少人能坚持下来。
但如果愿意投入一些精力,把这种小事做成持续一段时间的习惯,相信会对你的一生产生巨大的改变效果。
因为实在是太震撼了!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真面目。
就像时间开销记录一下,没记之前,大家都把自己想象得好完美:我每天都很充实啊,没有停下来的时间,怎么会有浪费的可能呢。
可是记录之后才会知道:呀,原来还有那么多时间黑洞,要么发呆,要么给手机解屏玩些有的没的,还有些事情磨磨蹭蹭,最后没做出一点有价值的成果。
给金钱记账也是如此。
没记之前总是觉得每一笔钱都发自内心而花,没感觉花多了。
但想想,买到手的东西,多少件能够按照断舍离标准扔掉。才晓得是拿血汗钱扔水里玩了,月光族也就这么闪亮登场。
二、结果运用少不了
至于记录的方法,主要是记录支出的部分,了解“开源节流”中的“流”部分。
所以,无非是按照“支出时间-支出内容-支出金额“这样的列表格式,如果要更详细,还可以加一则“成员”。支出内容可以有大小分类,大的分类不过是健康、工作、学习、社交、餐饮、交通、娱乐、居家、购物,小分类可以按您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
比如:
支出时间:2016年5月17日
支出内容:婴儿床
支出金额:800元
内容:购物-宝宝用品
成员:孩子
当然,记账这件事,不是为记而记,特别是不要为了制作一份漂亮的手帐而记账。
最重要是把它的结果运用出来,才会对生活有所改变。像上面所说,大方向是为了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从小方向上呢,主要是帮助自己看清花钱的模式,以便于对理财的下一步规划提供依据。
当你记录了三个月以上的账本之后,就对自己的金钱走向以及花钱模式有所了解。关键是你要有回顾的习惯。比如每周回顾一下下,每月再总结总结。
回顾和总结时,重点是关注哪些是必须开支,无法避免的,哪些是非必须开支,比如属于冲动消费的,提前消费但没必要的。还可以再想想,为什么会冲动消费,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去克制。
三、先存后花养金鹅
你可能会说,这样太累了吧,赚钱不就是为了花吗,为了节约一点点,把自己搞得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这个就要拉上你的“理财目标”了,从近处讲就是跟你的年度财务预算有关联。
如果你是那种不讲未来,只求当下爽快,那确实没办法克制那么多;如果你在“理财目标”里,都订下了多少年后有多少积累去达成一个什么梦想,而且必须每月开始定存下多少钱,这个就必须掂量掂量了。
存多少,花多少,既不影响质量,又能节约一些来作为未来的储备,心里要有底。
看见了吗,我上面这段是先提了“存多少”,再说“花多少”,暗含着“先存后花”的意思。
假设有“冰清”和“玉洁”两个人(我不喜欢用小明和小红),冰清每月先存一定的钱,余下的再花,而玉洁先花掉一些钱,把余下的再存起来,试问谁更可能先存下理财的起始基金呢?答案很明确,肯定是先存钱、余下再花的人。
这点跟“计划制定”这事特别像。为什么要制定计划呢,因为你必须把未来这些有限的时间先规划好要攒起来粉碎任务的部分,余下的时间再随意地放松,这样更可能做成事情;而不是先随意地玩,玩累了再想到要做重要的事,那基本上很难把自己的时间打理好。
所以,为了养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把理财的初始基金存出来,“先存后花”成为必然。
四、记账之后有新招
记账这件事,是不是需要长期持续地做下去呢?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你记着记着,发现这件事已经变得像吃饭睡觉一样自动化,放弃反而不习惯,那坚持也无妨。
如果你经过3个月以上的记录,已经从这种方式中找到了需要了解的那部分情况,在生活模式照旧的情况下,可以停下来。
以后,可以不用经常记账,或者只记那些大的花钱项目。然后转为定期更新自己各个账户的情况,从而对财务情况有全面的掌控。
这些账户,我称之为“篮子”。
都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钱也是如此。
那么, 我们可以准备几个篮子,对财务进行最基本的关注呢?请听下回分解。
原创|发愤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