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朝数理化方面特别优秀,他便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那些英语成绩不错但数理化薄弱的同学合作,这种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为他和同学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英语学科方面的努力,王春朝在年级内取得了前10的优秀成绩。语文对他来说也不再是问题,整个初中阶段,王春朝迷上了各种课外书,成绩并不特别好,可以说不理想,因为他痴迷于阅读小说,尤其是金庸的作品。
后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他喜欢读课外书,当时有书的人也喜欢拿到学校里借给同学们看,当然,不管这本书落到谁的手里,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个书虫。正是因为在初中阶段,进行了大量阅读的经历,所以使得他在高中学语文的时候轻松自如。
慢慢地,他的语文成绩提上来了,尤其是在作文方面,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用作范文,让同学们传阅,这给王春朝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当然,他也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语文成绩的提升而骄傲,实际上自己的水平并不算很高。
不管怎么说,王春朝在高二上学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时,她感到特别开心,因为在高一整整一年,王春朝的成绩大部分在20到30名之间,所以这次的进步让她倍感欣慰。
高一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二时更是付出了努力,拼命挑战英语等弱势学科。这使得他在同年级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他为了进步而拼搏努力的样子引起了老师的高度关注,同学们也为之大为震惊。
老师发现了他努力拼搏的一面,但对他的生活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只是从衣着方面能猜个bajiu不离十,可是真正了解他的只有同学们。他们单凭每个人一日三餐的伙食、额外购买书店里的学习资料,以及去超市买零食等方面就能看得出同学家庭的情况,。
王春朝的生活可以说是极为拮据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在高一上半学期,王春朝与同桌王敬华成了饭友,后来,由于王春朝的生活费不足以维持到月底,他不得不以写作业慢为借口,拒绝和王敬华一起吃饭,进而自己一个人吃饭。
实际上,王敬华一直默默地关注着王春朝,他注意到自己的这位同桌是受同学们喜欢的,他愿意帮助不擅长数理化的同学进行补习。王敬华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在一起吃饭时,他只让王春朝打两碗粥,买点咸菜,他则去老师餐厅的窗口买一些热菜和馒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春朝感到无比尴尬,觉得无论家庭条件好坏,都不应该让同学吃亏。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一经历深深感动了王春朝,他将这件事写进了作文中,直到这时班主任才意识到王春朝每天只能吃简单的、缺乏营养的饭菜。
班主任张老师开始关注王春朝。他无法想象一个如此勤奋好学的学生家庭竟然会如此困境。他想如何才能帮助这位学生呢,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王春朝的情况让张老师感到心疼,他不忍看着他为生活发愁。
下班后,张老师将王春朝叫到办公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他。王春朝似乎察觉到老师的用意,而且信封里的钱他能感觉得到,但他还是将信封放回了张老师的办公桌。
实在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张老师告诉王春朝,他有一个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正读初中儿子,名叫张强。他邀请王春朝每周帮张强辅导一个小时数学,周末中午在老师家用餐。
张老师告诉王春朝,在每个周末下午学校放假时,他可以利用这半天时间带着脏衣服去他家,用洗衣机洗洗衣服并洗个热水澡,剩余时间可用于辅导张强学习,全程都可以按照王春朝的时间来安排。
王春朝为了帮助张强而来到了张老师家中。刚开始,他不好意思带来脏衣服,但在张老师的劝告下,他用袋子携带了需要洗的衣服。张老师让他先洗澡,感受到身心的舒适和愉悦后,再为他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洗衣服不费劲,因为张老师家的洗衣机是全自动的,他只需将衣物放进去,打开开关即可。所以,在洗过澡、吃完饭,正当他准备给张强补习数学时,张老师告诉他必须先睡一个小时午觉,起床后再进行补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张老师的意思是让王春朝好好休息一下,驱走一周的疲惫。王春朝只好顺从地穿上张老师为他准备的睡衣,一躺到床上就像失去了意识般迅速入睡。
要知道,王春朝平时很少午睡,因为同学们在宿舍里会聊天,这使得入睡相当困难,只能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稍事休息,缓解一下大脑的疲劳。
王春朝醒来后开始给张强辅导数学。此时,他的大脑特别灵活,感觉灵感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张强听得津津有味,觉得王春朝的辅导比老师讲得还要好,学习更加用心。每当张强用崇拜的目光投向王春朝时,他会感到一种满足和幸福。
在他们学习时,张老师会提前准备晚饭。原因很简单,王春朝吃完饭,回到学校可以直接回到教室。此外,张老师为王春朝准备了一套衣服和一些零食,告诉他湿衣服放在家里晾干即可,等到下周末回来时,可以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穿上干净的衣服,这样不会浪费时间。
从那以后,张老师默默关心着王春朝的生活,每当他回到张老师家,感觉就像过节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