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公司的一场商务谈判,对方是医用工程业务配套设备的制造厂家,我方谈判目的是能够达成本年度的协议采购价格,最好是维持原价,其次是对方以最小幅度上调供货价格。
上午10点半,对方一行四人如约而至,四位代表分别是销售总监、省区经理、客户经理、经销商。在会议开始前,我方好茶沏上,算是“先礼后兵”,只要能够把价格谈好,这个待遇算是值了。
谈判开始后,对方开门见山,说明经销商的来意: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方,能够快速及时的响应我方的售后服务要求;另外一方面是能够承担部分库存的储备,保证供货的时效性。
抛出的商务方案条款如下:
1、价格不含运费。
2、付款方式:预付 30%,发货前支付 70%。
3、提货台数=15 台,空压机提货金额给予一次性返利 2%。
4、提货台数=30 台,空压机提货金额给予一次性返利 3%。
并附上各规格型号的价格明细清单。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拉锯,到13点半会议结束,双方达成的商务方案条款如下:
1、含运费(除西藏、新疆地区以外需另议);
2、付款方式:预付 10%,发货前支付 90%;
3、提货台数=18 台,空压机提货金额给予一次性返利 4%;
4、提货台数=32 台,空压机提货金额给予一次性返利 6%。
各规格型号的价格在今天的明细清单上全部各下降1000元/台。
应该说这次谈判,双方达得了各自的预期。我方享受的供货价格虽然上调,但较目前市面上的供货价格已经是最低价格;对方虽然供货价格不高,但是也用数量绑住了我方的采购订单。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与双方都很好的运用了各自的筹码密不可分。
谈判就是这样,为自己留有足够的空调,向对方层层施压,用好手中的每一张牌,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