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自处
——读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随感
作者:寇恩
喜欢听陈升的《我不会让你孤单》,据说这首歌最初是奶茶刘若英的曲目,因为陈升出精选,所以奶茶的演唱录音带就被搁置了。不想八卦这对师徒的脉脉情谊,喜欢他们的歌,喜欢他们的真实,这就足够了。听奶茶第一次唱这首歌时,我穿梭在人群中,外在的喧闹无法阻隔简单的吉他伴奏和奶茶秀气干净的声音。唱着“不会让你孤单”的奶茶,终为人妻为人母,读她的新作《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少却的是那份恬美,多出的是一份生命的静穆和沉稳。
如果说理想主义是喧嚣社会里的一种自觉,教人免于随波逐流,不至于自甘平庸,那么孤独是葆有这种自觉必需的能力,因为只有“能孤独”的心灵,才会有持守理想情怀的力量。
孤独是自己与自己相处,它与你和人群的距离没有关系。能孤独的人,即便身处众生喧哗,依然能时时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有安放自己的地方,可以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理解中的“孤独”,没有孤僻的荒凉,没有孤傲的戾气,只有相处时的沉静和独处时的安然。
奶茶在孕育新生命的几个月中开始写作这本书,她游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拜访朋友。在访谈畅聊中,携友人们一同来思考关于“相处”和“自处”的话题。这个话题本身就够吸引人的,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s”。人生于世,与人相处是必然的,然而相处之道却人各有别。觥筹交错、应酬往来间,陶陶然者有之;镁光灯下、粉墨登场,忘乎所以者有之;迎来送往、呼朋唤友,言不由心者有之;行色匆匆,奔走人群,劳碌奔波者大有之。海德格尔用“操劳”来概括我们活着的状态,相处是操劳之一种。当然,“相处”不必然意味着烦扰,它也会给予我们来自他人的温暖,会开拓我们生命的宽度。
只是,“相处”再如何重要,都不可以吞噬掉“自处”。如果用一棵树来作比,我想“自处”就好比树的扎根,“相处”是枝杈的伸展。一棵树的枝繁叶茂,仰赖于树根坚持不懈地下探,否则雨打风吹去,迟早零落成泥,枯败殆尽。在奶茶的访谈中,不论是五月天里的石头,还是创作才女陈绮贞,他们都用自己的作品赢得了歌迷们的追崇,但是对话中,他们始终看重的不是人前的绚烂,而是自己离开舞台、走出工作室后的安静。石头在回家路上的静思,陈绮贞在一个人的旅行中沉淀的勇气,这些“自处”的时刻,让他们葆有创作活力,在浮华的演艺圈中依然有自己对生活澄澈的洞见。“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非此即彼的决然语,无非在强调独处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它警醒我们生命的兀自繁华,若没有孤独作“后援”,那么繁华也会变成庸俗。
“奶茶”本身也是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她喜欢独处,嫁为人妻将为人母之际,她困惑自己原先生活状态的打破,在开启人生新的阶段前,她需要思考明白“独处”和“相处”的问题,以消除不确定带来的惶恐不安。婚姻和子女是最容易让一个女子丢掉“自处”空间的两道考验,矛盾似乎显而易见。这是不是我们为了爱情和家庭必然要做出的妥协和放弃呢?然而,很多幸福的婚姻却恰恰又是给彼此以足够的自处空间的。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阅读中回忆曾有过的那些经历,比如婚姻磨合期的不适和困惑,初为人母时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逼狭的愤怒……恍然察觉彼时的诸多不安,是因为把自己忘记了。就像一艘小船,在人生的河流里顺着时序漂流,以为到了一个湖面,于是放弃了掌舵,任期飘荡,可是对于没有舵手的船而言,无论哪里来的风都是逆风,无论到达哪里都是茫然。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惶惑,换来了某一刻的清醒,懂得哪怕是在最爱最亲的人身边,也应该掌起自己的舵来!“自处”的空间不是外界给予的,是从把自己叫醒的那一刻开始的。“独处”与“爱”本身并不矛盾,更加美妙的事实也许是这样的:只有会独处,才会真正地爱。
“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只有那些有能力独处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内心的最深处——而不会出现急着占有对方、不会变成依赖对方、不会将对方限制成一个静物,也不会像着魔般需要对方。两人于是允许彼此绝对的自由,因为知道即使对方离开了,自己还是可以一样的快乐。自己的快乐不是被对方剥夺的,因为快乐不是对方给了才有的。”奥修的这段话,让奶茶豁然开朗,也让我深受启发。
“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这是奶茶对书名的诠释,也是“相处”与“独处”的平衡之道。
2019年10月2日 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