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小组的集中学习。这篇文章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风格跟一般文章不太像。
提要:纠错、学语法和应考,是外语教学的三大情结。本文指出其利弊,提出语言习得有效路径:认为互动才是语言习得的源头,要融合相关语境变量来促进理解。
引言:
指出三大情结的问题
提出语言习得有效路径:就是要处理好理解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理解:听、读,产出:说、写。
互动中的外语使用有一个特征:外语表征滞后于表达的需要,学习者为了表达意思,必须要借用或重复对方此前用过的词语或句法结构,让自己的语言和对方的协同。
结构启动:
说话者在交谈中倾向于重复使用对方活自己用过的词语。这种语言重复使用现象在心理语言学里被称为结构启动。正因为对话中的用语重复多、语境丰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以上理论表明:
在互动过程中,理解的是他人的信息,产出的是自己的语言,理解与协同联系密切,紧跟理解之后的产出能够增强协同效应,两者结合的紧密程度与协同效应的强弱有关。
这个过程是:
互动中丰富的语境信息促进理解,理解促进协同,协同促进产出,产出促进习得。
在这个链条中,
语言习得有效途径的源头,就是互动。
用这个习得有效途径来分析三大情结的问题所在:
纠错。
纠错是反馈,老师向学生提供。尽管老师及时改错,但学生依然会犯。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角度看,犯错的源头,多半出现在“学相伴”部分,要使纠错生效,不应该只关注产出这一个环节。根据有效互动路径,在互动中提供正确用法,结合上下文或丰富的语境进行纠错,使得正确用法与语境融合,加深理解和协同,纠错可能更容易奏效。
最好的纠错方式是防患于未然。
再看语法情结。
人们总是相信学语法能够规范语言,帮助纠错,促进习得。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语言中存在许多不和语法但合用的语句,叫做习惯用语、这意味着,经过体验而抽象出来的语法知识,其概括性是有限的,语言不全由语法生成,语言使用当然也不全由语法引导。但是语法具有生成性,能够早出许多合法但现实中不用的语句,学语法会给外语学习和使用带来麻烦。
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种观点的表达,议论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