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是媒婆介绍结的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满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从农村嫁到了城镇,父亲是镇上厂长的长子,刚当完兵被急招回来结婚,好吃、贪玩没责任心,一身当完兵带回来的烂脾性。
我出生后开始记事那几年,只要是父亲在家的日子,就是吵闹打架,年轻时火力壮,今天父亲把母亲锁到了小厕所,明天母亲用按摩器砸断了父亲胳膊,即便倔强如我母亲,在男人面前依然是弱者,所以我时常以为,母亲的日子不会再好过了。
那时候开始流行考干(部),身为老师的母亲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没日没夜地苦读,而父亲打小就不学无术,即便仰仗着家里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是安于当个工人每天插科打诨。
后来母亲真的以笔试第一成绩进入复试并顺利拿下,转了干,有了津贴拿到铁饭碗,而父亲因为工作失职害企业损失重大,被勒令索赔800块,98年的800块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父母结婚时电视机、冰箱那些彩礼全部被搬走,还贴上一年的工资,母亲的工资。
除了工作失误,加上之前常年赊账被追债上门,父亲没有收入,犹如霜打的茄子,全家上下基本全靠母亲一人操持。父亲开始做母亲安排的家务活了。发生口角从一开始的针尖对麦芒,慢慢地父亲开始选择沉默。
后来父亲出去开货车,灰头土脸地给我带了一件韩国足球队的小队服回来,我不高兴把衣服给绞了,说别人的爸爸买的都是汽车玩具机器人,为什么我爸爸没有。母亲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爸没钱”。父亲听见了,什么都没说,脸上掠过无奈失落的神色。
总有人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家庭地位的扭转,大概也是始于父亲的困顿吧。家里少了以往的打闹后我问母亲:“这样不是很好吗?”母亲苦笑说哪里好了。你爸一个扶不起来的工人,累得要死自己都快养不活。一个男人可以没钱,但不能一直没钱。一时的潦倒可能是境遇,而一直不济是真的没有出息,我宁愿他脾气差点,如果他差得有底气。
后来到了我读大学,大城市里消费水涨,母亲依然按照小城市的标准给生活费。总是不够,总是吵架,吵得心碎。母亲总说我不为家里着想,为了我她一个子掰成两个,白菜能吃一个月。我怪她不懂风月,大学需要消费。
后来我工作了,公司有额外开加班费,所以只要辛苦点,手里还是很富裕的。而在我经济独立后,就鲜少再和母亲争执,可以开玩笑可以谈天说地,好像之前所有吵架,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即便是家人,即便是母子,期待也是会有极限的。
所以我时常很庆幸,刚毕业就可以经济独立,而成功撇开了因为收入横亘在家庭关系中的紧张和尴尬。如果我工作失利还往家里伸手,我可以想象出父母脸上的焦灼和忍耐。
子女尚且如此,在婚姻关系中,尤其是男方,即便始于式微,最终依然要扛起家庭的重担,其中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带来足够的家庭收入。女人也许会等,可这个期限是很微妙的,而长期无法证明自己的男人,很快会被归为没有能力和出息的那一类,爱人的失望也许就是压断你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总爱说李安的例子,李安没成名没收入的6年,是妻子林惠嘉养了他。我们佩服林惠嘉的付出,因为她认可他的丈夫是潜力股会成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做到了寻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在如此声色犬马的社会,女孩真的不傍富豪而选择潜力股会被视做有勇气,所有人都奔忙着,急躁着,股市里多少人因为眼前触手可及的巨大收益而不惜孤注一掷。潜力股不能快速变现,也很快会成为弃股。不是不能等,而是很多人觉得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