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加入弘丹老师的零基础训练营已经第10天了,我也坚持了9天的早起。刚刚提交完第一篇正式文章,点评老师还在修改中。
回顾这10天,收获满满,每一次作业就是一次产出,完成作业的过程实则不那么享受,但是每一个完成作业的时刻,看着那些都出自我手的文字,自豪感和成就感溢满全屏。
我这人有点完美主义,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自己认为的完美。所以每一次的练习,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当收到群里小伙伴反馈和欣赏时,我会更有动力和信心,同时把这些转化为下次输出时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第一篇大文的选题花了我一个周末的碎片化时间。
我有一个2岁的宝宝,平常不上班的日子,我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陪伴他。
独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只在那些清晨早起的半小时,洗脸刷牙的几分钟,上下班路上和儿子睡着后。
回顾这九天的早起,每天基本规律,做Freewriting和阅读。
文章的选题是在上下班路上完成的,一开始有好几个主题,一直下不了决定,感觉写哪个自己都没有太多话和经验故事要分享。斟酌思考再三,终于弘丹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如果实在想不出写什么内容,那就选择自己熟悉的。自己熟悉的,那就是跟儿子朝夕相处的点滴呀。
为了学做一个能给到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妈妈,我下功夫去看,去研究相关领域大家的文章和书籍;为了践行成长型父母的理念,在生活中我努力将书中所学应用到与儿子的相处日常。过程中有自己的一些理论总结,也有了实践的验证。这,不就是最好的素材么?
然后就是动笔写初稿。先列了大纲,把文章要涉及的几个大方面罗列出来,再就是用老师讲的头脑风暴的办法记录下有关论据,这一部分我是在周天晚上完成的。
周一正常上班。因为初稿还没写,想着今天初稿必须得完结,于是周一的工作特别高效。
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将初稿写了个七七八八。回家路上还沉浸在各种论据的分析中无法自拔。
当晚,把儿子哄睡后,已经11点半了。我躲进书房,准备继续将初稿完结。
说是初稿,其实在过程中免不了删删减减,修修改改,只是不是从文章整体改,就一段或者一句斟酌一二。
写的过程,脑海中老有好几个声音在打架。”这个论据也很棒啊,前段时候多热议,详细叙述一下”;”那个事件也很有说服力,能从反面论证,都写出来吧”;”多写金句,写金段,金句多,能让文章更有内涵和高度”。
于是,在各种声音交织下,初稿艰难诞生,字数近4000,而稿件要求最多2500。
从头到尾扫了两遍,觉得整体还不错啊,没什么要删减的。
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两点,想着眼下也改不出什么了,便上床睡觉去。
入睡前特意把设置提醒早起的闹钟关了,想着明儿让自己偷个懒吧。
第二天,鬼使神差,醒了,跟平常早起时间差不多。然而,真的不想起来啊,眼睛生疼。
于是,脑子里的小人又开始打架。“今天就多睡半小时,昨儿熬夜写文幸苦了” “快起来,弘丹老师说100%的坚持比99%更加容易,放弃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先是1%,然后2%”。
腾地,一鼓作气翻身起床……头一次,叫醒我的终于是梦想了。
让脑袋清醒了会,进入改稿环节,昨天咋看咋顺眼的文字,这会儿有些没那么可爱了……
于是...
精简了开头和次要部分论据的阐述;
完善了每个部分段落的开头,加粗中心句和金句;
删掉不必要的金句堆砌;
前后两部分增加衔接句,承上启下;
再次分析了下相关论据的阐述是否紧贴主题;
接着整体排版和格式调了下。
还剩最后一项,标题,后面在上班路上想的,结合文章内容和之前讲课中提到的爆款标题创作法,列出来了三个,正式标题选用了最后想出的版本《尊重和理解,是孩子教给我们的第1课》。
借着中午休息时间,做了最后的检查和润色。
现在回想起整个写作过程和各种心态,我觉得更像一次朝圣之旅。
为选题纠结,总觉得要写出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
为捉襟见肘的素材库懊恼,正是因为贫乏,才会什么都想往上搬;
为思想的不够深刻,观点的不够新鲜而恐前惧后,写什么都觉得粗陋。
村上春树说“写作和长跑大概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了,一动一静”。
的确,朝圣的旅途终究还是一个人的,路上的风景和感受,因在其中的人不同而所有差异。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对于真正的朝圣者而言,这段旅途它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