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彈-秋思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佳人是独对寒窗思往事,但见泪痕湿衣襟。
曾记得长亭相对情无限,今作寒灯独夜人。
谁知你一去岭外音书绝,可怜我相思三更频梦君。
翘首望君烟水阔,只见浮云终日行。
但不知何日欢笑情如旧,重温良人昨夜情。
卷帷望月空长叹,长河渐落晓星沉;
可怜我泪尽罗巾梦难成。
--蘇州評彈-秋思
从上学的时候起,就知道,宋词,是可以唱的。
那一个个奇怪而美丽的名称,不是诗的题目,而是一支支曲调的名称。
但是,怎么唱的,不知道。
据说,是失传了。
(其实,岛主的心里知道,不是失传,而是文明,又一次被野蛮,打断了脊梁。)
现在,有一些人在明清遗传的古谱中,试图恢复出一点古曲和宋词。但无奈中国的工尺谱过于简陋。无论怎么标榜,现代人恢复的东西,怎么听,怎么古怪,听不出美感。
因为活的逻辑,曲的的腔调,没有了。如同岛主唱京剧,怎么听,都像样板戏。
如同软件工程,runtime 的逻辑,外行的人从静态的源代码上往往理解不到点子上。
但是,中国人,一代一代活着,活的神韵,多多少少,总能代代相传,只不过零散了,变化了,改头换面了。
礼失,求诸野。去民间,还能重试一些散碎的遗韵。这,就是戏曲,民歌的魅力。戏曲,民歌, 是每一代艺人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审美和内心的节奏同当时当地的流行美的结合。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式腔调,是活生生变尔不变的中国神韵。
这里推荐的这首评弹,吸取了江南民间音乐和京剧等等的因素,由好几代人的不断发展变化,被称作祁调,
它的词,每一句都从唐诗中脱化出来,典型的中国式情怀和故事背景。
独特的苏州评弹式的讲每一句唱词最后都落在最后一个字上,特有的凝练,含蓄,突出了宋词式的单字的张力。
在岛主的心目中,真正的宋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