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何做出"正确决策"?真正的战略定力,源于"稳中求进"的辩证思维——以稳定性锚定根基,以灵活性捕捉机遇,在连续性与预见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
稳中求进:决策的"压舱石"与"推进器"
"稳"不是保守,而是对商业本质的敬畏。企业决策需建立在核心业务连续性之上,确保现金流安全、供应链韧性及组织文化稳定。这种稳定性如同"压舱石",让企业在风暴中依然能保持航向。而"进"则是对趋势的前瞻响应,通过产品迭代、模式创新或市场扩张创造增量空间。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共生——没有"稳"的根基,"进"将沦为冒险;缺乏"进"的勇气,"稳"终会变成停滞。
连续性:穿越周期的生命线
优秀企业的决策往往具备"时间穿透力"。我们辅导的企业案例显示,那些跨越经济周期的企业,90%都坚持了三大连续性原则:
战略连续性:核心赛道与价值主张不动摇,避免频繁切换赛道带来的资源耗散;
组织连续性:人才梯队与文化基因的代际传承,防止因创始人依赖或团队断层导致决策断层;
财务连续性:保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为逆周期布局储备弹药。
灵活性与预见性:动态决策的"双螺旋"
在VUCA时代,企业决策更需要"双螺旋能力":
灵活性体现在快速试错与迭代上。例如通过"小步快跑"模式验证市场假设,或在供应链中设置弹性冗余;
预见性则要求管理者建立"望远镜+显微镜"的双重视角:既要关注宏观政策、技术革命等长期变量,也要捕捉消费者行为、区域市场等微观信号。
给管理者的行动清单
建立决策缓冲带:在年度预算中预留10%-15%的弹性资源应对不确定性;
构建"双轨"战略:主业深耕与创新孵化并行,避免颠覆性创新颠覆自己;
培养"灰度思维":接受决策的阶段性不完美,在执行中动态优化而非追求一步到位。
商业世界没有绝对正确的决策,只有持续进化的决策能力。"稳中求进"的本质,是让企业在不确定中锻造确定性的竞争力——这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