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6月14日,周六,又到了每周写作复盘的时候。我刚学了几节课程,本来打算去完成多邻国的学习打卡,可一转念,觉得现在状态不错,不如先完成今天的写作复盘。于是,我打开写作复盘页面,开始了今日的复盘。
回顾本周写作,我更多在思考学与用的关系。学以致用固然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实际场景。比如一些纯理论知识,需特定场景才适用,若强行用于日常场景,容易给人留下刻板印象。
实际上,没人愿意学枯燥的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让这些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要实现这种转换,需要具备良好的转换能力,把枯燥理论拆解成像游戏通关那样有趣的事物。比如一个数字,既能演绎出一个故事,也能变成一首歌。
当然,知识并非故事或歌曲,但故事里可隐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呈现世俗化效果,还能让人们从中体验到喜怒哀乐。这种转化,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我做写作复盘已有一段时间,期间常思考:写作复盘中的收获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吗?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常出现以完成任务为主、提升为辅的情况。
为何会这样?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工作,二是个人事务,三是写作态度。前面提到的多邻国学习打卡和得到课程学习,和写作一样,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反过来看,我并非每天都有固定的闲暇时间,每次做这些事,都像在抢时间。实际上,很多事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更多是综合运算,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所以,在写作中思考工作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把那些事情以写作的形式描述出来,既是对工作与生活的复盘,又是在磨炼写作技能。
本周写作的内容也是以此展开,从具体效果来看,好像不太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投入不够,有些思考过于简单,没有深挖其中的细节。如果把一些细节再深入挖掘一下,可能会更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投入在学习和思考上的精力不够,以至于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深度。有深度的文章会更吸引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深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会让受众在阅读时有一些收获,这样的文章更有存在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更容易被发现。
写作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亦是如此。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埋得再深,也会被发现者挖出来。个人的价值与所做的事情紧密相连,通过做事呈现出来的是做事人的内在修养,这样的修养是任何掩饰都遮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