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有先把它的一段对话放到空间里面去。访客很多,却都在沉默。没有什么反应。
过了二十分钟后,我又发了一条说说,“看来上一条让我发出来真的挺尴尬。” 那条说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不知道怎么措辞表达下面这段话, 现在已经是餐厅服务生,理发店发型师和我们同龄的时代了。
今天烫发的时候,理发师一边卷头发,一边与我对话, 对方:“你多大了啊?”
我:“18了,你呢?”
对方笑着说:“我20了”
我也笑了一下,说:“大我两岁呢”
对方:“是啊,你是99年的?”
我:“没啊,我97的。还没过生日呢。”
对方:“啊,我也是97的。”
其中的各种感觉,只能靠每个人自行体会。】
很多人读完之后沉默不语。也有人和我吐槽说,有的人习惯说虚岁。确实是这个样子。 但是这里还是有一些其他对话的。
在我们两个“97年”的“年龄差两岁”的对话后。我问他,“那你是很早就出来工作了吗?”
“是啊,初中读完之后就直接找一个学校去学理发。然后就出来工作了。”
对话冻结了三秒。 我又尴尬的开口问, “那你为什么不读高中呢?”
他淡然的耸耸肩, “学的不好呗,当时也不喜欢学习,就想着早点出来赚钱,就没有接着读。可能是当时太年轻,不过现在最起码比当时成熟多了。”
“是啊” 我憋回去了一句话,很想说,你也比我成熟多了。
他这时问了我一句,“那你呢,为什么没想过早点出来赚钱?”
“我啊? 我还好,暂时不着急挣钱,想多学点东西。”我尴尬的笑了一下。
他叹了一口气说,“唉,当时都说要好好学习,可在那个时候谁又懂好好学习有什么用呢。”
“是啊,当时的成绩也没什么实在的用处,顶多逢年过节家长拿来比一比。”
我们说的当年,是同一个当年,因为毕竟我们两个都是97的。
他点了点头,“现在也没什么,在一家理发店每天跟着再多学一点技能,造型师也是能一点点弄得越来越好的。” 他说着说着也就笑了一下。
紧接着他又说。“现在每次碰到你们这些学生啊,也没什么感觉怪怪的,大家选择两种生活方式呗。各有各要忙的,各有各担心的,无论咱们谁到了一定的年龄,总会是有压力的,至于这压力大小。那就看人看命了。”
他说看人我还认同,可这压力大小还要看命,第一反应是有点反对的,不过后来一想,确实如此。
后来我们两个加了微信,偶尔也能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动态,内容同大家一样,偶尔有点小情绪,偶尔转发一些鸡汤,偶尔也来个“点开全文”的段子。
他也发过这样一句话。 “见到的人多了,也就没觉得这人和人的不同能怎么样,不过是各自在各自的轨迹上生活着,然后带着各自的开心事,各自的烦恼再把人生继续下去。只要这个人不是出奇的悲惨,大多数的人还是能体会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快乐。”
然后有一天,他说他喝多了。
他说他开始怀念之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怔了一下,本以为他是一个挺会向前看的人,平时也看他说话的态度中并没有那么多烦恼。以为他还是在一个比较善意的工作环境里呢。 他那天就跟我“吐槽”了好多。
他说,离开学校真的是生活的一个新开始,一个残酷的开始。
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有一次开会的时候,队长曾经提到过,他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学生模样并不是好事。并非说是去变成什么非主流犀利哥一样。而是指一个学生,在大学里也该变得成熟,也该知道学校之外的模样。而不是依旧天真的躲在学校里了,否则迈出校门的那一刻会猝不及防。
或许啊,真的是因为还在象牙塔,别说去了解学校之外的模样。生活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人也有很多。我则觉得,大学不应该只是去读一些死书,还应该是准备离开象牙塔后能熟练生活的技能。
有很多人经常提到怀念在学校里的时光,想回到学生时代,说那里无忧无虑。
我也反思过在大学里学习要学到的是什么,学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总归两个,为了理想与生活。
那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那位和我同龄的理发师在朋友圈里开了微商店。
我没有屏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