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朝堂权谋剧,以国家情怀,天下苍生为主调的传统三观正的爽文剧。
大致对应观众群体:男性群体,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对历史剧感兴趣的。
最深刻的刻画人物的方式是:好人与坏人没有绝对的区分,好人可能坏,坏人也有感人之处。这时候把人性的多面性会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立体。
剧中刻画的中性人物更多,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杨金水、沈一石、郑贞吉、徐阶、张居正,这也反映了作者的心中,对这个世界人的看法已经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立体成熟。但总体而言,一个故事里总是会有一个价值观倾向的,大多是宣传正向的,比如这剧是海瑞的为天下苍生,心系民众的正义价值观。而那些价值观表达不明显,更客观反映事实的故事,会让人更有深思价值,因为作者本人没有表明出来比较明显的情感立场,比如《活着》,那么就需要读者去思考,这个故事在表达什么。
实际上每个作者都是有表达情感立场的,但是写作风格越隐晦的作者,他不是用明显的情感文字去体现,而是用故事事实本身来体现,让读者感受到内容本身是什么感受,让读者自己体验,这种冲击力更强。
最精彩的故事框架:出现至少有三方势力,而不是只有正、反两方。立场和势力越多,故事看起来越精彩。皇帝、太监、王爷、大臣各怀心思,有这样的各种力量在或斗争,或联手时,故事情节就显得饱满丰富,有戏剧性。
最有魅力的人物刻画:每个人物都会冷不防冒出一些经典的话,俗称金句,这些金句又很符合他们的职业,性格特点。比如司礼监老大吕芳教育他的干儿子冯保:“思危、思退、思变”
胡宗宪给高瀚文的忠告:“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嘉靖教育他孙子万历的话:“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嘉靖和太监黄锦谈心的话:“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儿,直人不使心眼儿。”
胡宗宪对谭伦的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益联盟。
严嵩跟严世蕃说的:“大明朝离不开你爹;皇上离不开你爹;你爹不光能杀人;治人;罢人;还会用人,只有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素! ”
严嵩的话有些解了我的惑,我一直弄不懂“权力”是怎么发挥出来的,“权力”是怎么来的?原来其中对人的“把控”,平衡好各方,是精髓要核。
胡宗宪对赵贞吉的话“同样的话,有人能说,有人不能说。这件事,你上疏不公也为公,我上疏无私也有私。”胡宗宪知道皇帝和世人都对他有偏见认为他是严党,所以谨慎。
商人沈一石的话:“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商亡之后,可掠之于官!”
作者的旁白“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从这些金句中,可见作者的视角已经通透了历史规律,人物的各色立场,处世哲学,懂得了事物人物本质存在的价值,才写得出这么深刻,一针见血的话。
人物吵架的特点:正反之间讲道理,举例子摆事实讲不赢的时候,就可以转移注意力,一方可以随意给对方扣大帽子,另一方呢,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私生活攻击,从道德层面下手。这是世人一惯使用的吵架方法。别说这个方法不斯文,但特别有效。比如第一集严世蕃和高拱那一段,严世蕃攻击给高拱,徐阶,高居正扣上帽子,说他们是“奸臣”“自己已经跳出来了!”这给人扣大帽子的手法很娴熟啊!而高拱了,反击就从道德层面,严世蕃的私生活下手,“奸字怎么写?三个女字为一个奸字。我高拱到现在还是一个糟糠之妻。小阁老就在昨天,你已经娶了第九房姨太太呀!这个奸字,恐怕加不到我高拱头上!”
特别伎俩:装暈倒,装死,或者耍泼耍赖。
海瑞特点:
熟读大明律法,深谙明规则。可见懂法律可以底气很足。
不惧权威,一身正气,致使成为无敌能杠的怼怼精,任何阴谋或不正之气在他面前都会现形,无处可遮躲。连嘉靖皇帝这个最懂权谋平衡之术的人物,在他面前,都被他怼的瑟瑟发抖。几次想杀他,最后还是过不了最后一点心理关,没有杀他。
遵从孔孟之德,孝顺父母,保护妻子,爱护子民,对妻子感情深厚,但有男尊女卑思想。
嘉靖皇帝:剧情前期对这个皇帝印象不明,后期才越发感觉到他的变态,多疑,敏感,自尊心强,死要面子,抑郁,装逼。嘴上总是会装苦,说自己多苦逼,打造得自己是一个装着天下万民,节俭清苦的好皇帝。实际上非常不务实,不务正业。
推测是INFP型人格。不想成为暴君,自诩有才能的贤君,但总是让属下干出狠毒的事,还不承担责任,然后全部推锅到下面的人。本质是虚伪,不敢面对自己真实邪恶的内心,但又有一些向正向圣君去做的愿望,最后被海瑞道破他的本质时,恼羞成怒,简直士可忍熟不可忍,情绪化严重,开始怀疑所有的人都对他是这样看待的,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但是从不会表现出来。总之心理上有些扭曲,比较自负,整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不忠。自以为懂权谋之术,懂如何控制别人。精神内耗非常重。
也许之所有沉迷于修道之术就是在于,这个皇帝与人相处,内耗相当大,以致于不得不通过静修来得到心宁的归宿。
舆论:网友们都说海瑞是理想主义者,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有的说看不惯海瑞。其实人们做为旁观者时,正是因为海瑞的个性鲜明才使这个剧情起落迭伏。不管欣赏还是不欣赏海瑞的人,似乎人们都不会选择成为海瑞那样的。扪心自问,如果让我选自己做谁,我可能也选在看剧时很反感的徐阶式的人物,隐忍和有心计,明哲保身。或者是赵贞吉那样的人,这样的人追求的是什么呢?全身而退,为安全感谋。我理想和期望中自己是能做到像海瑞或者像胡宗宪那般,至少考虑一下大局面,为更多的人而活。但估计自己实际的能力情形,可能最多只能成为像高瀚文那样最“丢人”最弱的那个,在权谋争斗中还没开始中,就因为沈一石设计的美人计,受制于人,导致雄心壮气无处施展仕途以失败告终。这人物的走向让我观剧时完全升起BS感,即使他转变谋生手段,他却仍保留一些文人的书生气和对名声的追求,没有看开。可见我也是很苛刻很现实,三断分裂开,想成为现实生活中掌控局面的老谋深算的大局窥视者,但又有一点想朝理想靠齐的救世的正义之心,而实际上只是个简单无害还难自保的情怀小白。
看到很多人连那种想成为海瑞的超我都没有,都只有看透社会生存规则的自保的我,让人有点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