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上茶山,要不要这么会耍啊?车往翁家村开的路上,早俏的桃花红艳艳的喜人。之前玉兰、樱花先一步妖娆了,所以猛不丁的桃花红了,竟然能把紧挨着的樱花给压了下去。
龙井村拐个弯,茶博馆再往上就是翁家村,和之前约好的茶农汇合。先被领进家门,客厅一张大圆桌,茶杯、暖壶摆在上面,靠墙两台炒茶机声音不大不小的工作着,比起声音,茶香仗着得势肆意挥发,扑鼻沁心。只可惜,声音能录,茶香没招儿。
玻璃杯,放一小撮干茶,开水浇注三分之二,水色微青,茶叶平开。不能喝呢,得等热水和干叶的恋爱到了难舍难分。足足的盯着杯子,不大会儿,一些茶叶服服帖帖的沉在热水的怀里,且是绻绻绵绵的放松了下来,变得柔柔嫩嫩,水色也如被滋润,青黄了。
抿上一口,香。绿茶香,怎么形容呢?青草香。有首同名歌,歌词唱:我们一起看斜阳,我们漫步下雨天,你说淡淡的青草香,是你最爱的甜,我大声问蓝天,我们能不能到永远,我听你轻轻的回答,我永远是你的青草香。
可以么,这么形容的绿茶香是不是已经在撩你了?
一杯茶已然如此,那茶园呢,清明前的茶园对于我这个老北京来说,得撩成啥样啊。瞅瞅去呗。村子到茶山,几百米而已。转身全村家家小楼儿,抬眼茶园决眦。往上走,往深处去,好久不见的阳光正好,昨天还是羽绒服包裹的阴雨天。上山路的两旁,三色花开,挺着高挺儿的是油菜花儿,稀稀落落,不是花海。贴着地面矮矮的小小的花儿淡紫嵌白,成群接片的开,不只是苔花,就算如薏米的这个不知名的小花儿,一样像牡丹般怒放,在她的世界,她就是牡丹。还有一种半高不高的一坠儿一坠儿开的深紫色花朵,在满眼绿色映衬下,很清新呢。
登高处,满眼绿色中,几处斗笠黄,那是采茶人的标配。一球一球的茶树齐刷刷连成排,又工整整的形成园。快进午时,沿着茶园小路,采茶人们收工了,人人穿着雨衣似的外套,戴着尖顶斗笠,腰间的挂一篓筒。这是镜头里的宠儿啊,人家采茶人却纳闷,各个都跟武大郎似的,有啥好拍?其实这一队过来的都是女性,岁数不年轻,可是被茶园映衬得都有别样的美。展开一个笑脸,道一句辛苦了,采茶美女们的笑更灿烂了,每个人腰间篓筒里都有铺了一个底儿的鲜茶叶儿,是一上午的劳动成果。这时候摘得是最好的“一心两叶儿”,就是两片嫩叶包着一支嫩心儿,三片都是毛茸茸。鲜叶儿入口,嚼一嚼,清苦,清香,这味道在唇齿间,好久回荡。
茶叶是看天决定好不好好长,向今天这样有阳光又回暖的日子最好,摘了一茬儿长一茬儿,最怕的就是降温,下霜,茶农说冻了的茶叶也得摘下来,但是臭的。一亩茶园到底能产多少茶茶农也没具体算过,总之就是强调看天吃饭。明前,雨前,两季茶。过了谷雨,就不采了。虫子起来了,茶也不好了。
吃了新鲜茶叶,茶园里横竖穿了透,满山的采茶人也都不见了,我们也往回走了。可是走到一半儿,刚刚下去也就20多分钟的采茶人们迎面又上来了。原来他们的午休就是一顿饭的功夫。茶农说,有的茶园离家远点儿的,都是把饭送过去,就在园子里吃。采茶人也都是远近十里八乡雇来的,采茶际都吃住在茶农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