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其实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有很多人并不读什么书,照样能够做出很惊人的成就来,而且还有一个惊人的历史现象:改变历史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读书的人;换另外一种说法,读书的人可能会认为能够从书中找到某些规律或者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能够让你百战百胜,可是却不知道的却是很多的东西都是第一次好使,你再用了基本上就起不来什么作用了。所以我觉得去复制别人的成功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读太多的书来帮助你成功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真正有突破性进展的往往是那些处在边缘的人,而读书人基本上是后来跟进的。把这层弄通了之后,读书其实就一个人爱好,跟你爱吃、爱打游戏、爱打篮球或者爱唱歌一样,就一俗之不能再俗的爱好,敝帚自珍最好,别老拿出来炫耀,如果哪一天你真不想读了,换个爱好就好了,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心,这样就可以破掉这个魔咒:这个世界上的书那么多,啥时能看完?
你不需要看完,只需要看对你有用的。以前会学者别人列那些个必读100本之类的,结果发现大部分的书根本看不下去,这么多年过来了,那些书看不看还真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实话跟你说,现在的我人文类的书看的真是很少了,不是看不下去了,只是觉得读那些书不再有多大意义了。我也未曾想着去改变这个世界,甚至改变自己都有很大的难处,只是想了解这个世界缘何如此而已。相反看经管和社科类的书渐渐多了,社科类的作者会去深入研究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才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更可能的原因是这些书的内容跟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好有所契合,比如说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讲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的书,很多朋友就说看不下去,可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里面那些系统思考以及老子的一些思想跟我平时思考的东西很相像,读了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这样,才算是把书读活了,才能够达到解惑的目的。
那么就说说今天读的几本书,放在多看里面一直想读却没读,今天一股脑都读完了,每本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读这些书的方法就是今天读的第一本书里面教的《杠杠阅读术》。日本人写的一本商业工具书吧,你需要一天花一个小时读一本书,从而每年大概读400本书左右,这400本里面只有有20%值得你推荐给别人的,而每本书作对也就有20%的内容值得你去记住,并且去实践;作者强调现代社会的读书要去运用,让这些商业书籍产生它应有的价值, 比如30块钱的一本书,读完之后你的实践要让他产生10倍、100倍的效益,这才叫做产生杠杠效益。具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先读前言和后序,这两部分基本上会介绍这本书介绍的主题,你可以判断是否要继续读下去,然后看目录,不管读什么书一定要读目录,一定不要从正文的第一页读起,在目录中找到你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去读,读的方法也有讲究,前面一两段横着读,后面的大部分就开始把你的视线竖着走了,找到你的关键词,然后别忘了做笔记,各种画线、标记,总之最后把这本书弄的面目全非了,然后每周做一遍笔记,把你的做记号的部分摘录下来,随身携带,重复里面的观点。这样读商业类的书籍的效率非常之高。
第二本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非常全面的读书指南,对各种出版物进行完整的分类,告诉你怎么去阅读不同类的书籍。但正因为太全面了,所以导致我看的昏昏欲睡,中间最有用的就是速读的方法了,你可以找来看看。
第三本读的是《体验经济》,跟我从事的职业有关,其实一点都没关系。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这是整个时代发展的脉络,格局比我以为的大多了,社会即舞台,工作即表演,在九几年的那个时候能够对体验经济的到来进行如此广泛而又深入的思考其实可以说明这个作者是很牛的。如果你对体验不是很了解的话还是不要读了,会睡着的。
第四本是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算是九型人格的入门书籍,当初接触disc测评的时候就想读了,拖到现在,才发现九型人格比disc高的不是一两个层次,理论基础也是非常的扎实,水太深太深,我估计无力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