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时,学生想要知道东西南北分别在什么方向,就需要先找到东方,即太阳早上升起的方向,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则。但是,地图上却并不是如此:我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都是以北方为基准,先确定上北,再逐一确定其他的三个方向,地图上画标志,也是先画“↑北”。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时所学到的分辨方向的知识,就无法顺利自然地迁移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因为前后的确定标准不同,也许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因此,合理过渡,为学生搭建知识迁移的桥梁就显得格外重要。
经过对其他版本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研究,以及向梅梅老师的请教,我认识到,要把《地图上的东西南北》讲好,主要要讲好两个地方:一是怎么把一个地方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画在平面上,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于是,经过设计,我决定这样讲:
首先,我请同学们判断教室的东墙、西墙、南墙、北墙各是哪一面墙,然后再请大家来说说,这些墙上分别有什么,而且而且只说主要的。学生就会说,东墙上有白板,西墙上有黑板和国旗,南墙上有三个窗户,北墙上有评价表和钟表……把这些主要内容都说一遍以后,我就让孩子们把这个教室里东西南北各有什么画在纸上。在这里,梅梅老师有提出一个特别好的想法:我执教的三个班里有一个班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坐法,一个小组内四个同学的座位朝向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一般会面向哪个方向、就把这个方向画在纸的上方。如这位同学,他是面向西坐的,所以他画出来的是这样的:
这位同学是面向南坐的,所以他画出来的是这样的:
这位同学是面向北坐的,所以他画出来的是这样的:
三位同学,三种画法,原因是因为他们观察教室时的视角都不同,因此画出来的也就各不相同。那么,我就问孩子们,如果把这几张图给不是我们学校看,他能知道咱们教室里到底什么样吗?学生们思考了一下,发现不能。这里一定要追问,为什么别人没法知道咱们教室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就会说,画的乱七八糟的,没法知道。从这一步,学生就能体会出,画地图必须要统一标准,否则无法判断某个东西到底在哪个地方。
然后,我就可以进行总结: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我们把北方的物品画在地图的上方(在画的对的学生的作业纸右上角标注:↑北),这个记号就说明,这个上面的位置是北方。那么,南方会在地图的哪里呢?学生们都知道是在地图的下面,原因是北方与南方相对。接下来,再逐一把东方和西方标注出来,分别在地图的右侧和左侧。这样,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判断地图中的方向规律就被总结出来了。此时,需要在黑板上再板书进行总结,“所以在地图中,我们规定的标准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随后,就需要学生再进行订正。我就再拿过一份刚才画的不对的同学的作业纸放到投影下面,问问同学们,这幅地图应该怎么才能变成刚才我们所总结的样子呢?有学生可能会说重画,但是其实不用,教师要进行引导,如果不想重画的话,那能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再进行思考,就可以想出只要转一转就可以了。我就在投影底下把图中的北墙位置转到上方,标注“↑北”,并提示说,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所以我们只要把北方标上,别的方向我们就能找到了。现在,就请画对的同学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画的不对的同学把自己的地图转一转,转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样子再标注一下吧!
至此,学生已经知道了刚才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怎么把一个地方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画在平面上,这需要学生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画下来;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标准统一的必要性,学生已经在刚才好几种地图方向的分析中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一来,生活中的方向就算是比较顺利的引申到地图中的方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