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大女儿的男友,家乡位于河南最南端,小伙送给女友自家产的菜籽油,颇得准丈母娘欢心,最近公司用餐,均用此油烹制,口感颇佳,尤以今晚“闲食”为甚。(注:闲食,唐山方言中的一种面食,白面加数倍水和成浆状,摊于锅底烙制而成的薄饼,传说是农闲时不用干力气活,为省粮食,因而吃水多而面少的软且薄的饼,故称闲食)
昨在家烧制两道小菜,亦是用的购买花生油时所赠小瓶菜籽油。一道汤菜,上面浮金色油花,色感甚是诱人。
来世间五十又二年,有10余年是一直食用菜籽油的:童年时全家随军,居江南海岛军营大院,每日所食均为菜籽油。那年代物资短缺,食用油更是具有极强地域特色。
海岛上油料作物为油菜,每到春天油菜花开时,引无数蜜蜂采蜜,曾与小伙伴用手轻拍蜜蜂,然后用小刀切下蜜蜂下半身,用舌尖舔食其腹中蜂蜜,但从未尝到过其中甜味。除菜籽油外,花生油、豆油等均为稀罕物,香油(麻油)更是奢侈品,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拿起漏斗介绍说,“这是漏斗,打酱油麻油的漏斗”,同桌思想正在开小差,听了这句话,急眼似的嚷起,“酱油麻油,酱油麻油,麻油哪里有打啊”,引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80年代中期,父转业回北方,考虑到地方物资供应不如海军部队,在部队买了几十斤菜籽油和南方大米带回。到地方后才发现,除海鲜外,其余物资均比海岛丰富,只要有票,均可购得,花生油比起菜籽油来,更香,北方大米更是南方大米不可比的。带回的大米与菜籽油,用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
2011年春三月,与友人雪松游淮扬,大院伙伴招待我与雪松,诸多汤菜上均漂浮金色油花,雪松好奇,问漂浮为何物,伙伴答菜籽油。雪松对菜籽油给予颇高评价。
诸多稀松平常之事,若干年后,会因一件更为稀松平常之事而想起、串起,就如今晚因一份闲食,而回忆起诸多往事,这也是人生的确幸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