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形成报告—主动学习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 “界定问题一分析原因一形成原则一检验原则一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恩考等,详细展示)

反复出现的问题:不会主动学习,学习没有有效方法,导致学习效果差,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今天高数课,上课时老师提问一个定义,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即使昨天写作业用到了这个定义,当时也翻书看了一遍,可是还是忘了,因为我可能只会在写作业时要用的时候才会记定义和公式。

      还有就是上周五python上机,完成几个题目,我发现前两天刚上过的内容基本忘的一干二净,卡在了第五题,而其他人已经做到最后一题,学习效率非常低,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第一种情况是我没有真正搞懂定义,就匆匆忙忙写作业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记忆力问题,但更多是没有复习,遇到问题才想思考。

原则1:先理解再去做作业

原则2:及时复习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1的检验

检验时间:4.2周日晚自习

检验地点:笃学a306

检验方法:先看书理解和记忆相关定义、公式,再做题,并与之前的学习方法比较。

优化前:不会就翻书

优化后:在看了一会高数书后,我用一堂课的时间写完了三章数学作业,并理解了复合函数的偏导数,比上一次迷迷糊糊写偏导数的定义快了不少。

原则2的检验

检验时间:3.30晚自习下

检验地点:南苑804(宿舍)

检验方法:先通过做题复习周二python课的知识,在根据正确率检验复习效果。

优化前:经常性上机作业时报错,不知道问题错在哪。

优化后:在知道明天有python课后,我在前一天晚自习下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打开中国大学MOOC中乐学python我点开单元测试,一章一章完成,做完后只发现一题报错,很快发现问题:慕课中input后不能加中文。第二天上python课我基本不会卡题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 (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有效:不仅是学高数,学习任何抽象的需要理解的,基本上都可以用到,先理解知识点的定义,掌握其本质,化抽象为具体,就不会出现不会就要翻书的情况了

下次应用:

时间:4.3上午第二节课

地点:厚学209

方法:注意听老师讲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和注意提问时的思考过程,避免不会就翻书

原则2有效:像学python,这对我完全是陌生的(之前没接触过,0基础),一定要做到课前复习,才能保持较好的上课状态。

下次应用:

时间:3.31上午第二节课

地点:计算机中心

方法:上课前一直看书,将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过一遍,防止学过就忘,在上课前做好充足准备。


总结: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就要理解和及时复习,理解提高知识灵活运用,及时复习拉高记忆下限,两者是主动学习的根本。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