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石上凉
多日高温,心情郁结。想到几年没去的灵岩山寺,一时兴起,拎起背包向山的方向进发。尽管有临时抱佛脚之意,但此刻也算虔诚之至,希望能缓解内心焦虑。
车子停在山脚下,买两瓶矿泉水,迈开步子,直奔山顶,山顶有菩萨,急于膜拜。
一路小跑,行之半山腰,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强忍着粗狂的呼吸声,一步一步向山上挪动,速度慢了很多。
艰难踏过每一级台阶,每一次抬脚,都充满仪式感。最终成功登顶,灵验寺的门已经触手可及。
但是,在膜拜菩萨之前还有一个重要仪式要做,那就是买门票。
停下来,深吸气,从包里搜寻一元零钱。售票口用手抄体写着‘’门票一元,拒绝微信支付‘’。我庄重地送上一元硬币,然后得到一张类似公交小票的简易门票。
一元票钱,与其说是廉价,不如说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这是灵岩山寺的明学主持定的规矩,据说已经坚持了20年,可惜的是明学长老已于去年圆寂,当时引起了众信众的集体悼念,场面蔚为壮观。今天再次感受到长老的恩泽,心生感激,却无言可表,希望一元票价的仪式能继续被流传下去。
移动网络如此盛行的今天,如果寻常的景点拒绝手机支付,可能会让人灰心丧气,但是此刻,灵岩寺门口"拒绝微信支付‘’的标语,却倍增了一种亲切感。原来手机不是万能的,至少在这里不是。让我们这些过于依赖手机的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对‘’现代科技‘’进行一下反思,那怕是极短时间的反思也好。
买过票,还没进入寺庙膜拜菩萨,内心似有所悟,至少内心的郁结一扫而光。回头看登山的那条阶路路,曲折而有节奏,像乐谱,也像一条流动的河。此刻,心情也随着乐谱律动,随着流水潺潺而进。
捻起门票,拾级而上,迈进门槛,将门票递给一位慈祥的老和尚,只见他不急不徐,接过票,轻轻把票面和票根撕开,动作娴熟,浑然天成。
刚入门,见一排开水瓶列队在门口,是开水站,边上注明"免费"两字,与其同时,可见‘’三根香"的信息,是为防止游客烧过多的香火而设定的倡导语,为节约,也为净化环境。
经过四大金刚把守的前厅,后面的大雄宝殿让视线豁然开朗。里面供着众菩萨,从门口即能感受到庄严而神圣的气氛,但是,我没有进去膜拜,而是绕道走进寺院的后花园。
穿过一条文化长廊,来到后花园的主场地,再次通达。
相传,这里是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是越国向吴王献美女西施的地方。目前,尚有供西施娱乐的玩花池和玩月池遗迹。
值得表述的是,园里有两口大井,其一名为吴王井,呈圆形,是吴王所造,供西施梳妆打扮。其二名为智积井,呈八边形,是智积禅师修竣。百姓认为吴王为昏君,所以并不饮用吴王井的水,而只饮用智积井井水,虽只是传说,却也描绘出百姓的善恶辩识之心。
后花园其实是一座山,在这里往东望,可窥见灵岩寺全貌,尤其是灵岩寺塔和大雄宝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看到这里,心情有瞬间的腾云驾雾之感,畅快淋漓。这让刚才的大汗淋漓也有了相匹配的意义。
本来是为了拜菩萨而来,却因为登山出了一身臭汗,菩萨的面还没见到,心情已经好转。是菩萨知道我的刻意膜拜,而提前显灵了吗?要真是这样,那未免过于功利,连菩萨都成为我们消遣的工具。
其实,我确信拯救我内心的不是菩萨,而是因攀登台阶而出的那一身臭汗,是站在后花园的石头上看到的历史传说,是突破狭隘的自我世界而感受到的几千年来伟大民众的聪明智慧。
这一切,给了我一个从头到脚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