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单位的工作,得亏很顺利在下班前告一段落,不用节假日加班。
很好!
明天就开启中秋节小长假。
所以,下班之后我就想「悠闲」地骑回家,反正今天的日更还没开始写,不急的吧。
总能写出来。
平时骑得算很快,所以基本一路绿灯畅通。有绿灯的时候一路前行,没有绿灯,制造「绿灯」的假象后一路前行。
B:就是闯红灯,还「绿灯」的假象!
无人的街区,就当节约公共资源吧。
可是,今天骑慢了之后,发现哪哪都是红灯。碰到一个红灯之后就路路红灯,停得都郁闷了。
魔都这里的红绿灯系统都是有规律的(估计全国都差不多吧),基本上一个片区的红绿灯,红绿交替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这个路口刚切换为绿灯,过了1分钟之后下一个路口也会准确切换为绿灯。一旦摸清红绿灯的脾气,我就大致知道如何走可以一路畅通了。
然后,会在某两个相邻路口,红绿灯交替毫无关系。
比如这次A路口刚切换为绿灯,过了1分钟之后下一个B路口也刚刚切换为绿灯。
下次再经过A路口刚切换为绿灯,过了1分钟之后下一个B路口居然变成了红灯……
那基本上就是片区的分界线了。
多年骑车体验,我总结出一些没用的规律来。
一、不论我骑得快还是骑得慢,用时基本上没多少区别。
很显然,红绿灯系统是联动的,从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状态就可以预料到几公里之外的红绿灯状态了。
所以,平时我一定是以一个非常合适的速度前进,可以保证大部分是绿灯(等待时间少)。
骑得快了,必然有路口会遭遇红灯(还没变绿),然后停下来等红灯变绿。
骑得慢了,赶不上前面的绿灯而停下,但后面总能在某一个路口追回原来的时间。
总时长基本不变。
我从家到单位10公里左右,基本上都在30~35分钟的样子。
不过也有例外。
就是必须在某一段路把速度提升到45公里/小时,可以比平常速度快一个红绿灯。
但碰到这样的概率也很低。毕竟路上的电瓶车很多,你无法加速到极限。还有达到极限速度的体力必然不能坚持很久。
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爽感!
所以,骑得快和慢,其实对结果影响不大。甚至有时候骑得慢,反而比骑得快的用时更短。
路况千变万化。
骑得快,但是频频受阻,从高速突然减速,再次启动,再次高速,又再次减速……所用的时间会比匀速,但慢得恰到好处的骑行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
有点儿孙悟空想飞出如来佛的手指,门都没有。
二、如果选择某段加速,可能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很辛苦。
刚才有说到,某一段把速度提升到45公里/小时,可以快一个红绿灯。
你的速度一旦上来了,你就会发现慢下来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但是骑行久了,人会感到疲劳,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没力气了嘛!
但发现稍微慢了一丢丢之后,就会面临前面即将到来的路口马上就要变成红灯了。不甘心等上3~5分钟,只得一咬牙,对自己说,赶紧过了这个红绿灯,过了之后就稍微缓一缓。
结果,一咬牙就到了终点(单位)。
你会发现,赶上一个红绿灯,后面会有无数个红绿灯让你没办法停下来。都会碰到「你只要稍微慢一点,就会吃到红灯的尴尬」。
因为如果某一个红绿灯放弃了,你就要等上3~5分钟,那么之前加速的努力就全然白费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身边有一个匀速骑行的你自己,对着你嘲笑说,你看,你骑得这么快,这么猛,不也在等红绿灯嘛!我慢悠悠地就赶上你了。
这个时候瞬间有一种努力白费的焦虑。
此时,为了不被自己嘲笑,只得继续高速骑行下去。
到了终点(单位)才发现,其实还是用了差不多的时间,可是,怎么这么累呢?
最多是心里觉得,卡路里应该会燃烧多一点吧?
事实上,卡路里的消耗没区别。
我用某德地图的骑行跟踪软件得出,只要是骑行,消耗的卡路里只和移动的距离有关。比如骑行10公里的消耗基本上在300大卡少一点的程度——30大卡吧。
跑步的话,大概每公里消耗70大卡。
骑得快,唯一的好处就是,有秒杀一切电瓶车的快感。
然后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注意安全。
三、你比我快?但我相信不远的路口我们还会「相遇」。
这里加一个引号,意思是,如果这家伙半路左转或者右转走了,我们就无法相遇了。
但如果方向正确,就一定会遇上。
不论你走得多快,除非快了一个或多个红绿灯。
但我觉得电瓶车的速度是有上限的。几年前,我在嵊泗岛环岛游玩的时候有骑过电瓶车,大概速度的上限是40公里/小时。
算我孤陋寡闻吧,可能有更快的。
那就按照40来算吧,我的骑行上限是45公里/小时。那么我总能追上你。
B:骑行比电瓶快?
是的。电瓶胜在持久,而瞬时速度骑行可以快过电瓶。
B:那你就没有碰到骑车的对手?
反正在路上,我至今没有碰到一个比我骑得快的。骑得快的,基本上都被我屏蔽了。要么只在电视上出现,要么都去比赛了。不会在公路上和我一般见识。亦或者,我通勤的时间只有上午和傍晚,大概率也碰不上。
假使碰上了,仅仅是我并没有骑得很快而已,你突然超过我了,随你去吧。
我要是高兴,分分钟超过你。但是我没那么做。
因为,下一个,或者下下一个路口咱们必然碰上。
最后,想说什么呢?
一、
每个人天赋不同。
人生这条路,有的人走得慢一点,有的人走得快一些。但由于人类这个系统的设定就和红绿灯一样,快的会被调慢,慢的会被催快,但最终的结果是差不多的。
不单单是指「屎王」。
二、
人生的某个阶段的节奏被调快了,就很难再慢下来。
你会发现快了之后,各种因素催得你停不下来。然而你又不舍得放弃已经加速的节奏,于是会越来越累。
但这样也挺好,至少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在骑行中,你不必和一大群人同流合污。跟随他们的节奏,体验所谓的堵车。但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在某一个阶段是固定的。想要超越很难。不过有时候也得「不讲武德」一下,比如借道机动车道。看似违反交通安全法,不过这也是一种超越的方法(说实话很多外卖小哥在用,他们是在用生命和时间赛跑啊)。
你越循规蹈矩,规则越是把你框定得死死的。
这时候,避开交警,适当借道超车。
不得不说,那些「有成」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遵守规则、不循规蹈矩的举动。
规则,是制定给普罗大众的,安全好管理。虽然安全,但是你无法获得质(速度)的提升。
这里,我当然不是提倡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这种借道也不要太多?
话说,机动车(汽车)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停在非机动车道上,这样就合理了吗?
还是有很多机动车路边瞎停,导致非机动车道被堵住,不得已非机动车要借道了。
合理但不合法。
非机动车骑在机动车道上,应该是违法的。
就在前几天,我借道机动车道。突然蹿出一个交警,准备把我拦下。
我心里一咯噔,完蛋了,50元钱要贡献出来了。
于是我一咬牙,我为什么要做一个老实人?于是加速从交警身边冲过去。
过去之后,只听见交警叔叔「哎呀」一声失望地喊叫,我既愧疚又兴奋。愧疚的是,我让你们失望了;兴奋的是,我不用交钱了。
于是我一路狂奔,会时不时回头看,看看会不会追上来。
幸好过了几个路口之后,并没有异样,一切恢复平静。
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交警也是在执行任务,能逮一个算一个。逮不住,他们不会为了你追出好几个路口。
毕竟,人家是负责那个路口的,不会越界。
他也不是巡警。
大家千万别学我,我就逃逸过一次。以前都是乖乖就范的,太老实。
这段意思就是,要想做出改变,必然要有所突破。人生也是如此。
三、
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吧。
比如做自媒体,看到别人几个月就出成绩了,而自己仍然一事无成。不妨这么想,这仅仅是在这段路上我多等了一个红绿灯而已。等红绿灯,是为了之后的畅通无阻。
别看你侥幸跨过了红绿灯,前面还有无数的红绿灯等着你。
所以,自信点吧。
他们虽然看上去骑得比我快,不过只要这么一直骑下去(只要你不左转或者右转),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碰上。
一定!
所以,坚持哦!
今天就写到这里。想想明天台风「贝碧嘉」要来,赶紧去外面跑个步,不想做力量训练了。
共勉!
02 读半小时书,盖上书本输出
(2024.9.14)
看一下《需求》这本书。
作者的名字哇啦啦一堆字,记不住,好像还俩人
——阿基和阿伯。
今天仍然只看了一个故事。
好像作者特意设计好的,想多看一点时间不够,就半小时。
讲奈飞。
之前说过一个逾期还录影带的愤青,为了解决租借录影带的痛点,成立了奈飞公司。
此愤青(有为青年)名叫哈斯廷。
不要特意提醒我这个名字,因为过两天我准忘记。
奈飞这个名字好记,基本应该忘不了。
说的是租借录影带。
九十年代末还是录影带流行,到了2000年前后开始流行DVD了。
不得不感慨时代发展太快,DVD这个东西已经是上古玩意儿,也才过去了20年。
①如何快速送达用户手里。
当时为了发展全米国业务,必须和全部的邮政部门搞好关系。
也就是钱要到位。
每年仅仅投喂给邮政的快递费用高达5亿美元。
②改进包裹。
DVD比录影带要轻薄,但是碰到暴力邮政快递,总是会损失惨重。
于是他们研发了一种特殊的快递包裹,扁平又结实。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人性化的签收界面和易于识别的标识。要知道这是2000年前后,网购还不流行,买东西都在尸体店,
我就记得当时上大学的时候,每周末要是回趟家,总要到某个天桥底下的卖盗版光碟的地方买点游戏回去,可能这些盗版光碟中还会夹杂一些小电影。那时候目的性很弱,就和开彩票是一个心态。如果中了会无比开心。本身那时候也没有看过多少小电影,现在想想那画质简直不堪入目,但却是启蒙老师了。
这个就不细说。反正当时的DVD的画质还是要比VCD、电视画面要清晰不少。现在看起来就未免画质差。
时代的发展。
③发力干掉周围的老牌竞争者。
百某达,沃某玛。
这些竞争对手,他们都没有注意到1天送达的快递有多么受人欢迎。
又或在此之后的数字媒体时代,也抢占了先机。那些体量大,有很多尸体店的老牌录影带租赁公司,最终还是被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奈飞干趴下了。
和现在的情况类似,尸体店干不过互联网,一个道理。
说白了,奈飞就是一个以租录影带起家的媒体公司,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吧,找到了需求。
他们的很多做法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是放在当时,就是很先进的理念了。
反正我是无法想象有人会花重金租录影带。网上下一个,既白嫖又好看。
我们年轻那会儿,赶上盗版猖獗的粗暴发展期,所以我们对米国人租借这件事就无法理解了。
国情不一样。
今天就输出到这里。
03 健身(含劈叉)
(2024.9.14)
①慢了个跑。
此时已是零点,谁叫我刚才骑行回家磨磨唧唧的。我和媳妇说我要明天出去跑步,她不同意。
理由是,我运动了,她没运动,就是我不对。
好吧,我偷偷地,出去假装倒个垃圾。
之后木已成舟,嘿嘿!
不小心跑多了。
然后我是穿运动拖鞋跑的,想尝试一下拖鞋慢跑的滋味。滋味就是,在大约10公里的时候感觉左右脚底板有刺痛,以为被某个利器或者小石子划伤。不是那种痛到没法坚持的,结果是一个水泡。
其他没什么,跑步还是要穿跑鞋。
②劈叉。做了。别问我劈叉有没有进步,反正离到底还挺遥远。
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