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人和事都未必是真实的,起码会有部分虚构,毕竟很多历史都是后来的人所撰写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不能单纯的依靠文献记载,要想探寻到更加真实的历史,必须从考古学的角度去考证求实。
所以,当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这两方面时,才会离真正的历史愈近。
比如,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曾经作为传说的商朝历史是可信的,从而印证《史记·殷本纪》有关商代的记载是可靠的。这就是两者相结合才得出了比较可信的历史。
这一章是夏王朝觅踪,主要是讲我们后来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夏王朝的神秘面纱的。
这个过程我就不复述了,我主要把一些结论总结一下。
殷商时期已经有甲骨文了,通过甲骨文的文字发现,证实了当时那个朝代叫“商”,也能得出其他很多结论。不过,商朝已经算是一个有高度文明的王朝,那么在它之前,必然会有一个相对低的文明王朝。其实,不仅先秦文献中屡屡提及夏代的存在,而且在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中已经提到禹和夏。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夏王朝时期,人家叫不叫“夏”犹未可知。只是周人把那个时期叫做“夏朝”。不管怎样,我们现在一直说的都是“夏商周”了。
文献中有关夏朝的记载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夏朝的记载,比比皆是。我主要说两条:
-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夏朝的世系。
按司马迁的说法,夏代是从夏禹开始到桀灭亡,共有十四世,十七王。
夏代的起讫年代推定为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这是目前中国学界关于夏代年代最权威的说法。所以,我就想起前几章中所说的:
“公元前21世纪,成立了夏王朝。”
好像更好记一些。-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
- 这点也是通过文献记载得出来的。我们知道,尧舜禹时期是禅让制,也就是“公天下”。传到大禹手里,在大禹死后,是他儿子“启”继位的,也就是变成了“家天下”。
- 这个传位的过程不同的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中间大禹是想禅让给其他人的,或者就是启继位后有人不服......这说明,夏朝最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固确立。但不管怎么说,从禹到启,实现了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
夏朝这十七个王中,除了夏启值得有姓名,还有一个人,就是少康,在他的时期有一个词——
“少康中兴”
。也就是从启到少康这段时期,是经历了衰败的,传到少康时,才又到达了顶峰时期。不过,在少康之后又开始走下坡路了,只在“孔甲”时,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外,最终在“夏桀”手中覆灭了。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最终被商汤所灭。
可夏代这些颇为细致的记载和传说,说明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不过,夏王朝的都城究竟在哪里?它的领土范围有多大?哪些遗物是夏王朝遗留下来的?由于缺乏像甲骨文那样的夏代文字,仅靠文献的考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终还要靠考古学来说话,拿出地下发掘的事实来。
这就要提到跟夏朝考古有关的文化了。有好几个文化区,每个区又有不同的发现。今天先学习古代典籍中的这一部分吧,考古相关的明天再继续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