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成本的降低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在发展了几十年后,出现瓶颈了,什么瓶颈,世界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摆脱竞争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成本比别人少,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我一块钱可以做的出来,其他的至少要一块钱以上,或者更多,这就好比打火机,想当年在北京读书,燕子姐姐的生日礼物就是想要个打火机zippo的,当年这是精致的结实的象征,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火机这事没多少人提起了吧,一个说明抽烟的人少了 ,第二是我的东西是独有的,现在的东西多元化了,中国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各种东西,应该说精致的东西多了起来,大家的选择多了,对刚才说的打火机和瑞士军刀这个东西就丧失了兴趣,这个就是发展的结果,以前我们以用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一切都是国外的好,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他们的确不错,但是以前的好能代表现在的好或者将来的好吗?这就是我们要好好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各个厂家的实力上来以后,日本的家用电器几乎消失,电视机品牌基本覆灭,德国的汽车的确多,但是中国的国产品牌也不少,美国的iphone的确全球第一,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用苹果,大街小巷的华为、小米、opple广告震天响,当年的诺基亚已经销声匿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成本开始上升了,这么说把以前的工资由每个月几十元涨到现在的几千、几万,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大家都想过上好日子,这个无可厚非,就像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讲的一个段子,什么时候我们这堵车厉害了就说明经济发达了,呵呵,这个的确是这样,这是成长的成本,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有回到刚才的话题如何提高我们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和生产独有的东西,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经验,他们的东西的确很多都消失了,但是大浪淘沙的结果是很多的东西是不断的升级换代,我们只能追随他们的脚步、仿制他们东西,就像电饭煲、马桶盖,价格奇贵无比,稳定性无以复加,买的人趋之若鹜,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我们也在不停的追赶,有格力电饭煲,但销量不会太好,又如德国的汽车,代表的依然是皮实、耐用,这些是国产的东西无法匹敌的,这样给我们提个醒,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必须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有无的观点转变为精致、精细、独特上来,这也是我们发展的出路吧。
周老师的观点,要靠人、靠想法、靠发明创造、靠对教育的重视
中国不改革、不创新、是永远走不出现在的困境的。
对于自身而言也是这样,靠加班加点已经不是主要手段,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避免低成本竞争,这才是人的出路所在,就是岳父大人说的好,靠体力赚钱、靠脑力赚钱、靠钱赚钱的几个不同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