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十月七日,我乘轻轨到了东莞西平西站,就地转乘地铁2号线到了虎门站。出了虎门站,便往还有六公里路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去。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大门


站外除了的士、绿牌滴滴车外,路口还有散兵游勇“摩的”。惠城这边包括淡水的摩的都是摩托车,而在虎门所见的“摩的”则是电动车。这种“摩的”区别于非拉客的常规电动车,是在车座后加装延长了座垫,车前另支有一把伞。出于了解,问其中向我搭讪的一位中年摩的:到林则徐销烟池多少钱?答说25块。我说,才6公里路哦。这位见我无意乘,愤愤地骂骂咧咧地开着车疾驰而去。我见状背着包继续走我的路,倒觉得好笑。

走了两站的路,见路边有共享单车,当即扫码,开锁,改作骑行。骑到离目的地大概只有一公里的一处路口,肚子饿了,又内急,便寻找饭馆,想一并解决。又考虑还车的方便,干脆还了车,边向前走边寻找适合的饭馆。

按图指引已走到一条村间巷道,并没有什么(电动)车,人也少见,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安静的小镇。巷道两边都是三五层的旧房,地势高低不一。如果要说东莞给我的印象,有点古老,历史悠久,便是从这里感受到的。后来查看地图,这条巷道叫镇口松岗路,可以直通到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大门前。门前马路有商店,饭馆。所以来参观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很方便的。

在门外游客中心扫码预约登记,两分钟的事。刷码进入,便可以参观了。一进去,迎门是一座抗英群雕。按习惯由左边朝里走,两口大销烟池就在左边的场地。现在是感受不到原是用来销烟的,平静的水面,像是两口四方的鱼塘。池边有古炮,有码可以扫看介绍。其中有一口古炮,重两万余吨。如此庞大笨重的家伙不知当时是怎样搬运操作的?古炮造型简单,长长的炮管,连着实墩墩的炮身,形状像一只超大的手榴弹。看了半天,也看不出火药炮弹安放在哪里?怎样点火发炮?古炮向前,有一亭,叫节马亭,有联:斥逐诤臣媚外侮,扫除烟客阿芙蓉。

抗英群雕


过节马亭,就来到鸦片战争博物馆,这是此景点的文化核心部分,可以了解到关于鸦片以及销烟的前后历史、原因。参观后,深受震动。

其实,当年的鸦片就是如今我们常态反毒的毒品,在我国主要是指“海洛因”。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鸦片毒品就没有断绝过。当然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鸦片外来,是英等国毒害我们的一种方法手段。不禁烟不销烟,危害是要灭种亡国的。现在虽有,只是极少数,是可控的。既然鸦片毒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有人吸食呢?这个原因之前有大致说过,这里就不再啰嗦。

鸦片之所以在清朝大地蔓延,一个主要原因,一定是出在上层管理者身上。也总有那些卖国求荣,只图个人苟且偷生之徒。外国人正是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昏庸,了解了人性,才肆无忌惮下手。

节马亭

而我们理应如此:一家中兄弟间有矛盾,闹归闹,但当有外人来干涉,怂恿,破坏,抱着有利可图的不良心机来侵犯时,兄弟间就要暂时停止内部矛盾,一致对外。有矛盾,有再大的问题,是我们兄弟间的问题。不需要也不必外人来干涉。即使外人许以好处,也不能与之苟且。这是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准律。你能做到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林则徐,就是一面镜子!

闲言少说。关于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了解其中的历史,我看,正好以参观的顺序,以介绍的内容,通过拍照,后誊写成文字,再转换到这里,加以简单的整理成篇,就可以做一个大致完整的了解。也省得我罗列组织,啰嗦讲不清。想想这样倒也不错。

展馆共四层。关于鸦片战争方面占了“一二三”三层,有四个部分。

销烟池


序言:

“恶焰薰天带血腥,流传海内成鸩毒”。自唐至明六百余年,鸦片一直作为药物而存在,但随着吸食风气的流行,鸦片成为危害甚巨的毒品。自十八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推行贸易扩张政策,竟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武装走私,大肆倾销,致使中国陷入一片黑潮毒雾之中,严重腐蚀了社会肌体,成为清王朝身上的巨大毒瘤,危及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1839年,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毒浪潮,二百三十多万斤的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公开销毁,震惊世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一 鸦片由来

“天生灵草阿芙蓉,要与饔飧竟大功。豪士万金销夜月,乞儿九死醉春风”。原产于南欧、小亚西亚一带的罂粟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鸦片起初仅当药用,后被滥用,变成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性命的毒品。《荷马史诗·奥德赛》是希腊文学中第一个提到罂粟的作品。

二 鸦片贸易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到处寻找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然而在中英早期正常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英国殖民者通过武装走私把鸦片大量倾销到中国,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坠入烟毒的深渊,销蚀中华民族的肉体和精魂。

西方东扩。东方的繁荣富庶吸引了西方各国的目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冲破茫茫海洋的阻隔,纷至沓来,企望打开大清帝国的市场大门。最早到达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葡萄牙人,1553年至1557年间,通过贿赂官员,窃据澳门。157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中国,1626年至1641年间强占台湾北部。1655年至1657年,荷兰使者来到中国,向清朝皇帝请求在华通商。17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第一艘商船驶往中国。沙俄是唯一从陆路进入中国的西方国家。1689年、1727年,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确定了双方边界与贸易政策。

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烟毒泛滥成灾。到19世纪30年代,中国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吸食丑态百出。中此毒者甘如饴,床头荧荧一灯小,竹筒呼吸连昏晓,渴可代饮饥可饱。块土价值数万钱,终岁但供一口烟。久之黧面耸两肩,眼垂泪,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继。鸦片是监狱里一扇未锁的门,它把人引入牢笼。

销烟场景还原


三 禁烟历程

面对鸦片流毒泛滥成灾,英美有识之士发出了反对鸦片及鸦片贸易的正义声音,大清王朝内部也就鸦片问题展开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严禁鸦片的主张日益成为主流呼声。自雍正七年(1729年)以来,大清王朝一直厉行禁烟,但事与愿违,鸦片问题愈禁愈严重。在清朝内部,道光皇帝查禁鸦片的态度进一步坚定,禁绝鸦片的思想逐渐统一。

四 虎门销烟

“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起禁毒大旗,将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林则徐在广州期间,或聘请译员,翻译书报;或派员询访外国人,了解情况,特别是他专门聘请了精通英文的亚孟等四人大量翻译外国书报,为解决海口事务提供了有用的资讯与理据,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事记

1838.12.31,林则徐被任命为专门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统辖广东水师。

1839.3.10,林则徐到达广州。

1839.3.18,林则徐召集行商宣布谕贴,命各国烟贩限期呈缴鸦。

1839.3.24,林则徐下令封锁商馆,停止贸易。

1839.4.3,林则徐制订《收缴趸船烟土章程》。

1839.4.11,林则徐、邓廷桢亲抵虎门,验缴鸦片。

1839.4.22,林则徐调任两江总督。

1839.5.9,道光帝发布《着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将广东收缴之鸦片就地销毁事上谕》,命林则徐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

1839.5.18,应缴烟土全部收清,共计19187(箱)又2119(袋)。

1839.6.3,虎门销烟开始。

1839.6.25,虎门销烟结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1839.7.12,林则徐派官员查办林维喜案件,并为此邀请伯驾和袁德辉等人选译《各国律例》,以供参考。

1839.7.25,林则徐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生员645人举行观风试。

1839.8.15,林则徐等命令封锁澳门,禁绝柴米食物运入,撤退买办工人。

1840.1.5,林则徐奉令宣布,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清廷调邓廷桢为两江总督,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1840.10.3,林则徐、邓廷桢革职。

林则徐铜像


尾声

“域外贪狼犹贴耳,肯教狂噬纵林尨”。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百余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给予中国的耻辱。它作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之序幕,人类历史上大规模销毁毒品之先行,承载史册。虎门销烟并不是终点,中国人民在与侵略者的抗争中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禁毒征程。

禁毒丰碑永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但也因此被平庸无能的道光帝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伊犁。然而,皇权终究抹杀不掉历史的真实。林则徐的不朽伟绩光照后人,功昭青史!

林则徐发配伊犁路线:西安——兰州——打柴沟——乌鞘岭——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芨芨槽——奇台——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五台——伊犁(惠远城)。

为纪念虎门销烟、根除鸦片危害,1928年,国际联盟在国际禁烟会议上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840年,英国政府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贸易在战后更加猖獗。1858年,英国威逼清政府同意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贸易合法化后,进口鸦片的数量急剧上升,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国内罂粟的种植数量也急剧增长,侵占了大量农田,妨碍了农业发展。至此,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前功尽弃,鸦片烟毒再度泛滥。

随着鸦片危害的逐步加深,世界上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政府在鸦片政策上面临空前的指责和压力。中国政府借助这一有利的国际环境,掀起新一轮的禁烟风潮。在中国政府的努力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英国政府最终同意到1917年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结束语

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会忘记那一天——1839.6.3,那个永远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正是这一天开始的虎门销烟,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谱写了人类禁毒历程中最壮丽乐章。

但是,我们的心情仍会很沉重,有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涌现:西方国家发展海外贸易,为何只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鸦片蔓延世界众多地区,为何只在清朝泛滥成灾?鸦片原本可作药材,为何变成危害甚巨的毒品?清朝禁烟条例还算严厉,为何屡禁不止?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禁毒功臣,又为何被贬?

林则徐像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国人的敬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692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82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99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2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4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08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9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9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46评论 1 31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70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3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37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37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3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60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47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