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电影《默杀》,是一部讲学校霸凌的电影,从电影名中“杀”字,可预料这是部带血腥,有恐怖画面的电影。导演可能正是想借助这种恐惧起到威慑的作用吧!
开篇一个画面就是,一群女中学生霸凌一个女孩的画面。镜头不停地在虐待者的快感和被虐者的痛苦之间穿梭,这种情绪的极度反差攥紧观众的心弦,激起观众的愤怒与不平。
由这件事的发起,当晚几个参与挑衅的女同学遇害了,除了校长的女儿因不小心掉进河水躲过一劫外,其他几个参与霸凌的女孩全都死了。由此,警方开始介入调查。
在警方介入调查的过程中,第一个嫌疑人找到了那晚被虐待的受害人,她母亲见此,上前试图保护女儿。同时,那个掉入水中的校长之女再次遇害,不是死在老宅,死在一部废弃的公交车上。还没完,第一个出场的被虐女孩也失踪了,她的母亲预感到她也将遭遇不幸,这是人的直觉,她心里有愧,当时明明可以出手相救另外一个遭受霸凌的女孩,但她为了孩子能继续这所学校就学而选择了不管不顾,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恶霸为非作歹,视受害女孩的痛苦于不顾。在这位妈妈着急寻找失踪女儿的过程中,引出一个深藏背后的作案男人,从而让警方开始展开了激烈的内部行动,让故事的节奏变得更快更加错综复杂。
又从一个偷拍者的录像带中发现其他蛛丝马迹,从而补全了事情的经过。作案男人,是为被霸凌而不幸身亡的女孩报仇雪恨的。这位爸爸人生中唯一的精神寄托没了,发疯一般请求学校帮忙揪出霸凌学生,但其中主导霸凌事件的主谋就是校长的女儿,校长作为父亲,是不可能交出自己的女儿的,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和第一位受虐的妈妈一样,选择庇护那些十恶不赦的学生,劝男人放弃追究,说人都已经死了,不要再让更多人受到伤害,要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但男人根本做不到,既然学校不配合给自己女儿一个清白,就以身试法,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洗清女儿的冤魂,就在这种逼迫无奈下,受害男人再次作案,把校长的女儿杀死。
随着一个个惊险剧情的推进,案子渐渐水落石出了。最后,那几个霸凌的恶魔除掉了,作案的男人因仇恨而报复,因此,他也自由了,他知道自己犯法了,他不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选择了跳楼。他并没有杀害无辜,他只为报仇,所以,他没有杀害第一个受虐的女孩,那个见死不救的女孩。但第一个被虐待的女孩也犯法了,她在很小的时候,她的爸爸侵害了她,她便杀死了爸爸,而目击者的妈妈为了保护幼小的女儿选择庇护而没有报警。实际上,这种庇护有时并不是爱,而是害,让孩子活在了痛苦的阴影之中。
这部电影,牵涉到三方父母,受虐者的爸爸,旁观者的妈妈,以及恶霸的爸爸校长。爸妈都是偏爱自己孩子的,受虐待的孩子的父亲想着为孩子报仇,另外两位家长都想着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过错,却酿成不可挽回的结局。这点在未来教育孩子的路上,对每一个家长都值得深思。
最后,电影的希望落在那个被放走的第一个出场被虐待的女孩身上,她自由了,参悟了,自觉去自首了。犯了错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对犯错者来说,也是精神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