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对身心的影响
16、静坐对健康的益处
静坐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主流传导路径,能顺带地让其他传导路径消失。人类高等的心智功能全用在应付生存,造成失去了自然的节奏,无法与环境和谐共存。难以让人轻松。
人体内有一个主要的神经系统,即是自主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呼吸、心跳、消化、流汗、肌肉收缩、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前者加速新陈代谢,让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这全是为了“打或逃”的反射而生。交感神经系统又称为“压力反应系统”;让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压制其他生理功能,全心全意地应付压力。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无处不在,这使我们长期处在交感神经负荷过重的状态,原本在危机时刻救命的“打或逃”成了习以为常的运作模式。另外,副交感神经则能放松身体,缓和心跳呼吸、让身体重回和谐与完整。
常处于悠闲状态的人,体内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反而更好。悠闲的心灵必然快乐自由,创新,勇于追求希望,这样的心灵将造福自身和周遭的人。
静坐者脑部的脑波落在α波到θ波范围,代表人清醒而非无意识状态,这样的放松证实是以副交感神经的活化为主,能对治日常的焦虑、压力、恐惧状态。
静坐越深,我们会发现心灵是高过身体的。其实是心灵的指令引发了身体的变化。
只有了悟真相,才是真正重要的,其他一切会自然随之而来。领悟人生真相是唯一重要的事。
17、完全放松状态的神经生理和功能变化
静坐时一门横跨各种身心领域的操练。静坐时脑部最明显的变化是,脑波由典型的清醒和忙碌的β波转为放松和专注的α波;甚至到θ波、δ波,这时脑部几乎不运作,就像昏迷一样。脑部最明显的变化不只是脑波变慢而已,而是这些脑波的步调同步而合一了。静坐就像是脑部运作的量子振荡器。时空的架构从最细微到最广大的层次全被同步链接了,由身心的最深处,一路通达到最广袤的宇宙。静坐成了通往超觉境界的门户,带来超时空的主观体验。这一非凡发现本身十分单纯,大脑的合一性正是平衡左右脑、充分发挥脑部潜能、开发创意心灵的根基。
复诵神圣声音的静坐能增强记忆力,禅坐等观照心念较抽象的静坐可活化负责逻辑和分析的大脑额叶区域。
静坐强化了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同时降低了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18、静坐能改变压力反应
一般人面临神经刺激的反应其实是零零散散的,静坐高手的身心反应则是浑然一体的。要预防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伤害,必须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和反应方式下手。充满压力的环境全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抑郁和焦虑都是某些神经传导通路一再地被某些压力信号启动,直至僵化。呼吸是全方位的静心技巧,能有效地恢复身心的和谐。
19、静坐放松状态的心血管反应
静坐可降血压,减少呼吸速率,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为血液提供更多更新鲜的氧气。让身体对外界压力有更好的耐受性,使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平衡。
20、副交感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不止关注食物的质量,更要强调进食质量的重要性。以正向的心种植、收成作物,制作食物,用感恩的心用餐。提升副交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静坐技巧,肯定是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的。静坐活化副交感神经,促进消化。因此,许多人静坐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现消化功能有明显改善。
21、姿势矫正与健康
姿势矫正(尤其是脊椎)对健康的影响确实常被忽略。彻底放松,身心步调合一之后,人体的骨架通常会自行调整,以配合这样的心境。正确的姿势静坐的悠闲自在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在做其他事也保持同样的姿势。静坐让关节更灵活,强韧,皮肤光滑有弹性,全身血管扩张,身体获得更好的滋养。
22、认知与社会层面
人际关系的变化可以说是供我们观察并理解自身行为的意义的一个窗口。静坐改变了世界观、价值观,我们更乐于合作、更慈悲。静坐使我们更敏锐、分析、推理、诠释、统整的技巧也有进步,就连记忆力都变好了。
23、情绪对身心平衡的影响
边缘系统又叫做情绪脑,统管行为、情绪、记忆、动机和嗅觉,左右脑部对外在世界的高层认知。静坐能影响边缘系统,使人更能依自己心意控制这些功能,促进放松,对人生有较正向的观感。
24、创意心灵
唯有失去头脑限制,才能成就充满创意的心灵。只有空白的心境,才能反过来看世界。练习静坐,能将心灵推展至不可思议的无限可能。
25、生命力和意识场引动身体变化
交感神经对心、肺、肾上腺、肠道、膀胱等的控制精细且具体。另外,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单纯,主要控制脑干和高等的大脑中枢,这两者是放松身体和脏腑的重要枢纽。只要一念放松,就能让副交感神经系统接管整个身体。只要心灵学会了放手,全身也就跟着松了。连接身心之间的东西是意识。意识场是一个高速自旋的螺旋场。心灵清明无碍时,就由这一场域接管,使我们与全宇宙能和谐的连接在一起。身体也是一样,气脉全通,便由意识场(生命能量)接管。
理解实相———一段灵性之旅
26、静坐的心理层次
对人生真相的领悟才是静坐背后的主要动力。如果已经彻底领悟人生真相,静坐则根本是多余的。
静坐不过是清楚忙碌心灵表层的垃圾,让头脑安静下来。、开放注意力的技巧。
心灵的本质始终是完美无缺,而这一事实始终是在静静等待我们的了悟。
宁静而有觉察力的心灵才能够成熟,才足以面对更深刻的人生真相。
27、特异的身心变化
练习静坐,我们的身心从浊重到轻安,由粗糙到微细,由浑浊到透明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会一一体会到能量结的释放,神经系统的变化也随之浮现。这些能量结松脱时,会引发疼痛、麻木、悲伤等觉受,但只要这些结真正松了,负面的感受可能蜕变成相反的感受。随放松程度的不同,消化、循环、肌肉骨骼等系统产生与放松相对应的征兆。
28、通灵、微细身心变化与悟道的关系
真实自性不依赖任何一物,它一直在那里,始终如是,未来也不会改变。我们的真实自性根本不认得这些依附现象而生的无常变化。通灵、微细身心变化不会让我们离心灵的家乡更近。无论什么变化都不脱无常。
29、如何看待走火入魔
一定要先建立正确的实相观。要踏上静坐的自我探索之旅,正确的知见是首要之务。走火入魔是个错误观念,全因对静坐练习无知。只要身心无法充分放松,一定有某个位置气脉塞住,气脉没有完全畅通,就无法进入三摩地境界。
30、妙乐、脉轮和领悟无条件的喜乐
人体细胞放松时引发的整体喜乐感是一般感官的快感无法比拟的。然而,这也无法与心灵一瞥我们真实自性时的快乐相提并论。妙乐快感在领悟心灵的至乐跟前,全部都不值得一提。
我们一开始就是圆满的,旅程结束时也依然圆满无缺,差别在于,我们终于知道了。
31、行为是知见的体现
领悟的人明白,这个世界只是一个错觉。只是让仍在其中挣扎的人平添无谓的痛苦和烦恼。引发悟道之人的慈悲心,促使悟道者应机而教。幸福快乐善德都是人类真实自性的自然流露。
32、功夫深浅、面对欲望,放下、信心与正知见
真正的领悟不是修出来或求出来的。领悟本身是一个自然的开展过程。到了最后的最后,连放下本身都不重要了。
33、放下的重要性
紧抓各种体会和经典文字不放,到头来陷入自己设计的陷阱。唯有跨越知识和经验的藩篱,静坐才堪称真实自性的安身立命之处。
34、智慧、慈悲、对实相的整体/部分领悟
般若智慧指的是:能看清一切世间现象本质都属于空无。
慈悲是真实领悟的第二个指标。是对一切众生和无情草木皆然的无条件的爱。智慧和慈悲其实是同一回事。
完整的领悟会让人看出空性和大千世界其实是同一回事。空性中连空都不存在,没了二元对立的概念。空性和大千世界没有任何区别。
35、静坐与宗教
静坐和宗教、哲学是不冲突的。
36、灵性的觉醒
其实没有所谓的终点,懂了这一点,就不再有所求了。
真实自性是宁静、毫无造作、亦无挂碍的。人无法“变的”觉醒,只可能“是”觉醒的。真正的灵性觉醒,不那么取决于你能表达什么,更在于你做了什么,活出了怎样的典范。
37、实相本如是
我们的心灵是可以不投过语言直接感受到真理的。领悟空性意味着整套思想体系天翻地覆的改变。
38、因果业报
因果律的运作原理其实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十分相似。所谓根器,其实是我们所有过去让人足以悟道的业力的累积。这些人只是业力成熟了,与智力或其他身心特点一点关系都没有。
39、能带走什么
完整而真切地了解自己是谁,你从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来到此世,就是为了认识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