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这句《哪吒2》的经典台词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热血,唤醒了什么人当年的肝胆之魂,生而平凡如没有一颗披肝沥胆之心脱离平庸难以登顶。
如今《哪吒2》的票房已经破百亿,在国人心中不仅仅因为被其中的特效所吸引更是因为里面隐含至深的深层中国文化和阶级性的隐喻而所触动。
生而为人都会有一颗不甘平庸之心,奈何先天硬性条件与后天的种种机缘造化不同,造成了人与人命运的差别性极大,在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中普通人要改变命运脱离现有的文化属性和先天性带来的出生环境为数不多的机会就是高考。
对于绝大多数来讲 高考带来的机遇犹如鲤鱼跃龙门,在祖辈和父辈时期—特别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子弟和一直在社会底层循环往复人们来讲,子女们能考上985、211这些重点大学是他们最渴望的期许。
电影中申公豹成为了阐教弟子是他父亲的骄傲、弟弟和十里八乡的榜样,也是当代小镇青年能成为上层人群的现实写照;申公豹那么努力、勤勉 在上层的人群中同样不受待见;因为出身不好;“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而他慢慢演变成了“无量仙翁”的“打手”专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最后在失去亲人时才幡然醒悟;
而其中的隐喻代表着现实场景迷失的成功青年为了满足名扬利往成为他人战斗的牺牲品,太多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走着走着就丢了,成了现实中电影版的“申公豹”;”过于在乎激进想要的东西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
命运是什么?命运真的是如天生烙印而来的剧本不可撼动嘛?
《哪吒2》里的“命运不是判决书而是全力以赴的背水一战”,怎么样全力以赴的背水一战才能改变原生的剧本?‘’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无视世俗之偏见,突破心之魔障”,在观影时其中我很羡慕小哪吒,有个不管他是仙是魔,疼他、爱他、包容他的母亲;一个愿意帮他顶天劫的父亲;教他、育他、宠他的恩师;还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挚友。
也许只有人生好运大满格的人才能说出:“我想想试试改变这个世界”、“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天厚”的慷慨言辞,难道事实真是这样只有哪吒这样的官二代、天赋异禀的奇才 才有背水一战改变命运的资格。
如果答案是这样那就没有佛祖所说的“众生皆平等,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一说了,在影片中龙王带领妖族们冲鼎时的那段话“我已经一让再让,结果他们还要我们的命。既然他们要我们的命,那我们就用这条命跟他们拼了”这是命运的呐喊、对改变命运的奋战。不管处于何种境遇,何种身份阶层只要有对抗命运不公的勇气,就会有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对于个人而言,影片给我的最大亮点是正义与邪恶并不是外相上所看到的那样,衣冠楚楚并非君子,邋里邋遢也并非是乞丐,常与你在身边的并不一定在乎你,不常与你联系的人反而可能最在乎你。
他人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他人选择未必正确,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去闯,往后余生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命由我作、福自己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