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该片票房已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突破百亿。
第一部《魔童降世》里哪吒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任然在心里燃烧着,满怀期待,看了《魔童闹海》。看完之后,已为人父的我,思索着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去一起成长。
一、释放天性,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哪吒不惧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哪吒是个不愿意被规则限定住的孩子,我们曾经又何尝不是呢?只是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成了给孩子树立规则的大人。
当然,规则是必须要有的,家庭规则可以看作是社会规则的一个缩影,孩子在家庭中学习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品性和习惯。做人诚实、尊重他人、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等等。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更应该去读懂孩子的心。理解孩子,赢得孩子信任,和孩子做朋友。制定的规则如果过于严格或者单一,可能就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和个性,过度的规则束缚可能会让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
孩子的天性中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二、爱与规则,需要用心去平衡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是天下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的写照,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管哪吒是“魔丸”也好,是“灵珠”也罢,都不会有所改变。给与孩子无条件爱,当他被别人误解时、自己孤独时、受到挫折时,他会知道在他的身后有父母坚定的支持,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让他能够在逆境中和困难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父母用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调皮还是可爱,父母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这是一种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让孩子敢于去尝试新事物、激发潜能、不怕犯错、挑战自己。
但是,无条件的爱并不是一味的放任,在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同时,父母也要有原则和立场,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很庆幸,我们家孩子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限定她都能遵守。
三、读懂孩子,学会合理引导
当哪吒被全陈塘关的人嘲笑时,李靖夫妇可以点出哪吒的心事,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敖光对敖丙说的话“父王知道,一旦决定的事,你始终会去做”。
父母读懂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感受时,孩子也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一方面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孩子更愿意与父母沟通,在遇到问题或有新的想法时更愿意分享。另一方面,也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
父母要做的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述说、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再分享自己的经验。父母在分享经验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如何去做,也不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以身作则,陪孩子共同成长
敖光从《魔童降世》的“你的成败,关乎全族命运”,到《魔童闹海》的“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作为龙王,对于龙族,他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作为父亲,对于孩子,他有担忧和不舍,但还是选择了让孩子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是父亲也成长了。
春节回乡里,看到孩子们扎堆玩手机、刷视频,礼貌的还会抬头打声招呼,有些已经呼之不应了!这应该是很多家长也头疼的问题,如果不给孩子玩手机,他可能会暴躁、可能会哭闹、可能会打滚...感觉孩子们似乎已经不会再上山游玩、下田捉蛙。而回头一看,很多父母更是吃饭、走路,都时刻紧握着手机打游戏。既如此,何以要求孩子乖乖写作业?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神仙广告“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么多年了,依然印象深刻。在我的家庭教育中,我给全家都提了要求“陪孩子不能玩手机”,大家都做到了。
以身作则,陪孩子共同成长。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的榜样和伙伴。用行为引导孩子,才能更有效地传递行为准则,同时也能够让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