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骂教育势微的今天,我们开始提倡奖励教育。大力的夸赞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对孩子每一个好的行为进行奖励。
当深宝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班主任给我的建议也是:你要先给孩子设立小目标,然后当他达成目标后,给他一点点小奖励,然后一步步推进。
道理貌似都很正确,成效也能看的见。在奖励的诱惑下,孩子的确会在一段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是,由奖励诱导出的正确行为往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导致孩子要求的奖励越来越多,奖品越要越大。直到最后再没有任何奖励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给了我们答案。
一,外在奖励会显著降低孩子的内在动机。
研究员对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孩子进行了几天的观察,找出了一些把自由活动时间用于画画的孩子。他们把这些喜欢画画的孩子分成了两组:第一组“期待奖励组”,他们告诉孩子,只要他们画画,就能得到一张漂亮的奖状。第二组“无奖励组”,研究员只问他们想不想画画,开始不许诺给他们奖状,画画结束后也不给奖状。
两周后,研究员再次回到教室。老师在自由活动时间摆好了纸和笔,研究员则秘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无奖励组”的孩子们和实验前一样,饶有兴趣的画画,画画的时间也与之前相当。但“期待奖励组”的孩子们,在画画上的时间却少了很多,兴趣也没之前那么大了。
尽管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那些漂亮的奖状就把游戏变成了工作,而这些奖励在教室和家庭里随处可见。
为了让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家长最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如果你乖乖听话,那么就给你吃雪糕。”“如果你认真完成作业,那么就让你出去玩。”“如果你考了100分,那么就给你玩游戏。”
“如果-那么-”句式看起来是在帮孩子增加外驱力,却忽视了该句式后隐藏的含义:这件事太困难太无趣没有任何意义,以至于如果没有奖励,就没人会去做这件事。
如果你对孩子说,去把垃圾倒了,我给你10块钱。那么你永远不要期望,孩子会在没有10块钱的情况下去倒垃圾。你同时还教会了他:有报酬作为交换,是让他们做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的唯一原因。
人们用奖励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频率,希望孩子能够从中获益。但却破坏了孩子长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二,分数并不是知识和学习的内容,它仅仅是一种为了评估和激励学生达到目标的机制。
《驱动力》中,丹尼尔把目标分为两类:表现目标和学习目标。在法语上得A是表现目标,能够说法语是学习目标。
研究员让一群初中生学习一系列科学原理,给一半的学生设立表现目标,给另一半的学生设定学习目标。然后在两组学生证明他们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后,研究员要求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一系列新问题中,这些问题和他们刚才学的知识有关,但并不完全一样。
在应对这些新挑战时,带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最后明显得分更高,他们的学习时间也能持续更长时间,并且愿意尝试更多的解法。而带有表现目标的孩子则偏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不愿意挑战难度更高的解法。
在一分干掉一千人的压力下,考试分数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最看重的东西。我们告诉孩子,考了100分就给你买玩具;考不及格就得挨揍。于是孩子自然而然的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考高分。但实际上,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取知识。
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抱怨:这道题老师说不用做,这个内容不会考。大学中这种情况就更加常见,考前划重点,重点以外的内容一概不碰。
我们不可能期望这些孩子能够专注的去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他们也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任何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苦难的修行,为的只是看到分数时的那一瞬间的欢喜。
当我们把分数当成目标,将分数和奖励捆绑在一起时,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只剩下残檐断壁。
三,孩子不爱学习,既不能打骂,又不能奖励。那要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1,重新评估分数对孩子的意义。
分数是一种为了评估和激励学生达到目标的机制,但这种机制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效果。对一些孩子来说,分数并不能激励他们去达成获取知识这个目标。在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无视这个机制。
帮孩子设立学习目标而不是表现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将考试与分数的重要性淡化,让孩子挣脱分数的压力。
2,将奖励换成正面反馈。
所有的事情开始都很简单,坚持很难,是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还是只是浪费时间。
当孩子写完作业了,你赶紧夸奖他:你自己完成作业了,真棒!
这种夸奖和奖励属于一个范畴,只会让孩子养成没有夸奖就不做作业的习惯。
而当孩子写完作业时,适时的告诉他:这个知识点你昨天还不会,看,今天就已经能自己解答了。
这样叫做正面反馈,能让孩子明白写作业的意义,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正面反馈对内在积极性有提升效应。
3,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
被夸聪明的孩子,会偏向于给自己设立表现目标。在这种目标下,努力则意味着不够聪明。因此,孩子会选择容易达成的目标,达成这些目标会肯定他们现有的能力,但对发展这些能力没有什么帮助。
告诉孩子,努力是赋予人生意义的事情之一,努力意味着你在乎一些东西,他们对你很重要,你愿意为它而努力。如果你不愿意珍视任何事物,不愿意全身心投入为它们而努力,那么生命将会是贫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