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坠地时,什么都不懂,父母作为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导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懵懵懂懂,父母便向我们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我们便懂了,原来大家都是善良的呀,那我们也要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呀。但经历了几次背叛后,我们发现,好像也有人不是善良的,也会有人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恶意》这本书便是讲的这样一个故事。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从初中便是好朋友,两人都是作家,只不过日高邦彦是畅销书作家,野野口修是写儿童书的作家。日高邦彦准备出国的前一天,被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的妻子发现死于家中。报案后很快查出是野野口修做的案,虽然证据都全都指向野野口修,但案件调查者却在其中发现了端倪,野野口修并没有作案动机。
案件的调查者加贺恭一郎之前是野野口修在学校的同事,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加贺恭一郎发现此次案件并不简单,野野口修写的自白里有很多逻辑不相符的情况,且每次口供都不一样。
加贺恭一郎知道不能只听野野口修一面之词,他找到了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之前的共同好友,通过周密的调查,发现野野口修的口供都是假的,也得出了野野口修的作案动机:只为了将日高邦彦的名誉降到最低,并提升自己的名誉。
仅仅为了降低自己好友的名誉,野野口修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谋划,将好友杀害,而杀害好友只是他所做的事情中的第一步,这只是一个开端。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野野口修将日高邦彦邻居家中的猫杀死,只因为日高邦彦在自己的刊物中表现出对领居猫的不喜欢,从而制造出猫的死与日高邦彦有关的现象。一步一步精心谋划,从小事开始降低日高邦彦的名誉,让人细思极恐。
更让人觉得不能理解的是野野口修目前能写儿童刊物赚钱都是通过日高邦彦的帮忙,对于一个帮助自己实现自己幼时的梦想的好友,他却能痛下杀手,而通过加贺恭一郎调查,杀害他的源头居然来源于他小时候母亲对日高邦彦的不喜。
这是人性多么扭曲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回想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被记者恶意扭曲事实,导致本就是受害者的女司机被网友冤枉;12岁男孩杀害母亲,只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打后心生怨恨将母亲用刀捅死。
这个世道究竟是怎么了?说好的性本善呢?怎么长着长着就扭曲成了这样?人性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善还是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仍然希望,在我们历经沧桑后,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