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是一首感叹人生短暂的诗。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
我归处。
蜉蝣的羽毛,像穿着衣裳鲜明耀眼。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和我归宿一个样。
-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的翅膀,像华服光采熠熠。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咱们同归一处歇息。
- 蜉蝣掘阅
,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
蜉蝣刚刚破土而出,羽翼像雪白的麻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和我同归一处止息。
蜉蝣:一种昆虫,亚成虫及成虫不饮不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它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一说整齐干净。
於: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
掘阅: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这里指代蜉蝣透明的羽翼。
说:通“税”,止息,住,居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曹风》为先秦时代曹国民歌,共4首:蜉蝣、候人、鸤鸠、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