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成圣篇第二章(原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四章

天道如弓  损补唯平

(原第77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注解】

1、损:减少。这里引申为愿意给予之心。

2、人之道:社会的法则。这里引申为大众的习惯、习性。

【释义】

天道的运行,就如同人拉弓:拉弓者在上往下射就需要抑弓向下,在下往上射就需要举弓向上;如果目标近则松弦减力,如果目标远则加大弦之张力。天道运行恰到好处,不浪费一丝多余的力气。人们的做法则恰恰相反,过度追求真实需要之外的东西。谁能够丰盛到可以供奉给天呢?只有道才能够做到。所以圣人为奉天、为集体意识需要而做故不恃,为奉天而成故不居功,为奉天故不欲。这种意识行为,就是真正贤的表现。

【释意】

天之道,就是平衡,冲气以为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故会用自己的余力来补万事万物的不足,让更多生命继续体验与发展。谁学会像天一样的做事方式,谁就可以更多地给予万事万物,支持更多生命绽放自我,谁就符合天道,就是在替天行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圣人。

为何圣人可以做到?因为其不占有。天之道,“莫之令而自均”,就是要给予的恰到好处,给予的正是对方所需要的,这就要具备“慈”的特性,可以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雪中送炭更符合道。圣人说天下皆是我的,只有圣人才有这种胸怀。圣人能够以天下奉天下,有余奉天下,以道奉天下,最终天下会还给他,天永远不欠人。

一个人如何快速,直接地进入富足的状态?给予是全部的秘密。当一个人在“我是”、“我有”的状态中就已经是富足的,才会有给的意识与能力。有形的物质足了,德气则有余,将有余的物质变成无形的德,又随时可以兑换为富足。圣人的财富,更多的是意识和思想,是无形的,如渊一样,用之不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道的制衡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 2017-11-14 新国学新儒家 第七十七讲 天道的制衡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 窦...
    暖阳_1332阅读 666评论 0 0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
    木鱼飞阅读 717评论 1 1
  • 我不喜欢过年 今日是农历正月十二,我一个人靠在二楼客厅的椅子上。写下这些文字,只是因为此时的我害怕,莫名的害怕。现...
    你好_5b5e阅读 554评论 0 0
  • 未初始化的变量即为undefined 丢失的参数也是undefined 访问对象上不存在的属性,返回undefin...
    西兰花伟大炮阅读 257评论 0 0
  • 与你一起路过的路灯,散发的光都变得柔和又温暖。 我们隔着寥寥路人,相互等待和张望。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有着爱你...
    疯子朱阅读 1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