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要想把课堂管理好,就必须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你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吗?分享出来。
一、引导学生制定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能强化学习动机。每个孩子都有渴望变得更好地期望,如果要求过高,孩子们心理会想,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不做了吧。所以,老师一定不能着急。即使内心如焚,也要表现得云淡风轻。
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的孩子一开导干劲十足,但过段时间后就偃旗息鼓了。遇到问题容易退缩,所以需要间歇性的或者是常态化地跟进学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接受学习挑战,肯定孩子具体体现出来的亮点。
四、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强化学习动机。同一个方法的运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但当大部分孩子都有积极的反馈时,在无形中会激励其他孩子做出正向反应。
作业二:
通过构建小组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一种常见的课堂组织形式,你觉得,构建小组并让小组良好运行,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小组内注意分层次匹配,注重优生和潜能生的分配。不能全优,也不能全是潜能生。
二、小组内有分工有协作,全员参与。
三、引导相互发现、相互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亮点,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引导相互学习。
作业三:
课堂提问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往往出现一种情况:回应老师的常常总是那几个班里的积极分子,回答问题的面比较窄,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或者,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
一、课前预学不可少。预习,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在教师授课过程有针对性地倾听。引导每一个同学去预习,从而降低听课的难度。
二、小组讨论常开展。这个问题涉及到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不是针对优生,而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所以,当只有几个同学给出回应时,可以通过组内议论研讨的方式,来扩大学习的生成面。在讨论过程中,促进生生互学,同时,优生也能得到锻炼。只有理解透了,孩子才能提出新的角度。
三、教师设问有科学。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立足学生的学情。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是否换一种方式提问,同学们更能理解。
四、教师耐得住寂静。此刻,教师别急着去揭开知识的面纱,适当地“捂一捂”,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思绪在寂静中流淌。静下来并不可怕,孩子在寂静中思考、沉淀,最后再表达。
作业四:
处理课堂上的不当行为要用到一些惩罚手段,你常用的惩罚手段有哪些?效果如何?
一、请孩子在课堂上起立。当孩子出现违纪时,我会说:“你可能觉得老师一个人站着太孤单了。那么,老师也请你陪我一起站着吧。”
二、当孩子出现重大违纪时,与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愤怒是魔鬼。会让我们说错话,产生不理智的举动。
三、跑步。在跑步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运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作业五:
为什么我们处罚完学生之后一定要修复关系?如何解决惩罚学生与修复关系之间的矛盾?
一、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二、修复关系是为了告诉孩子我们处理问题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只是针对不良的外在表现,而不是造成人身攻击和心灵伤害。
三、惩罚学生和修复关系并不矛盾。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可以成为更好的人。那么孩子是否想要变得更优秀呢?如果是,那么孩子会理解老师的做法。这样就能化解矛盾。不会让学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