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反应时
反应时(RT):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反应时的测量装置:
一种有效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呈现装置、反应装置和计时装置._
(I)刺激呈现与反应装置:刺激呈现装置可以在发出信号的同时激活计时装置,刺激呈现装置本身不得对被试的反应造成额外干扰;反应装置,灵敏、快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停止计时装置的工作。(理想状态)
(II)计时装置:①简单机械计时器.②.复杂机械计时器.③电子计时装置
反应时的发展史.
减数法:
原理(概念):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又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A反应.B反应.C反应
(I)A反应(简单反应)
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A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A反应时的分类:①听觉简单反应时:<1>实验情境:研究者通过耳机向被试呈现声音信号,并要求被试一听到信号就尽快按某一键。<2>实验结果:听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波动,任何一个时刻被试对听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都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本身的性质的变换和被试练习水平.<3>实验中反应时有一个无法跨越的绝对界限—“生物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限制,它根源于粗人类有机体的特性—感官、脑以及肌肉工作的特性).<4>感官换能、神经传导、大脑加工和肌肉运动的时间总和便是我们所获得的简单反应时。②视觉简单反应时: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相比,视觉简单反应时较长,其原因在于感官换能时间较长。③视觉简单反应时较听觉简单反应时来得慢,而听觉反应时又较触党反应时来得慢。不同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具有差异。
注:1.A反应之所以称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2.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望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3.A反应时也被称为基线时间,
(II)B反应(选择反应)
B反应:复杂反应中的一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
在B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了刺激辨认和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
B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III)C反应(辨别反应)
C反应: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有反应,其余刺激不要求作出反应,即不要求做任何事。
C反应是在基线操作中加入了刺激辨别的过程,但不包含反应的选择.
A.B.C三类反应时的关系:①三类反应时的加工过程:B反应时最长C反应时次之,而A反应时最短。②C反应时-A反应时=辨别时间(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③B反应时-C反应时=选择时间(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④A反应时:基线时间,B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反应选择,C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减数法的应用:1.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时实验.2.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I)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心理旋转: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即,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实验:20世纪70年代初,库柏(Cooper)和谢波德(1973)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即,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事物的映像,人们都有心理的眼睛.
(II)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的分析,人们通常以为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编码的。
实验:70年代初波斯纳等人(Posner,etal,1990)的实验表明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
实验结果:波斯纳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对减数法的评价:长处:1.ABC反应时的心理过程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是“黑箱”。2.认知心理学家常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弱点:1.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一系列心理过程要有比较精确的预测,2.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做到的. 3.减数法范式最基本的任务原型是ABC反应时任务,而实际研究中的反应时任务要比它们复杂得多。
加因素法
背景: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数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原理(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实验逻辑:①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的时间总和。②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③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加因素法是通过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从而尝试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以推断整个的信息加工过程。
注: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加因素法的应用:典型实验——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四个阶段:1.改变测量刺激的变量,表明系列比较阶段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2.改变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3.反应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被试选择反应种类的阶段,而且产生N反应(否定反应)比产生Y反应(肯定反应)难。4. 改变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的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测试项目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四个依次进行的加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