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与室友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几位十八九世纪英美女作家及其作品上。一是勃朗特姐妹,尤其是以《简爱》为代表的夏洛特·勃朗特和以《呼啸山庄》为代表的艾米丽·勃朗特;一是简·奥斯汀;一是路易莎·奥尔科特,即《小妇人》的作者。
迅速地,我们俩达成了共识,《简爱》简直是玛丽苏的鼻祖,全文洋溢着女性寻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声,可是这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在男主变成残疾人以后女主才愿意和他在一起,难道说只有身体的残疾才能挽回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吗;《呼啸山庄》虽然文笔情节要好过《简爱》,但是强烈的三角狗血虐恋情深的画面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狗血文鼻祖么;更别提又是一本打着自强自立的流水账《小妇人》。
接着,分歧就出现了。作为曾经的简·奥斯丁脑残粉,我自然是要对《傲慢与偏见》这本巅峰之作进行不遗余力的褒奖——虽然还是阻挡不了室友尖刻的戳穿它言情小说童话故事似的本质。
本来对话到此就该结束。不过我灵机一动,找到了说服室友《傲慢与偏见》胜过其他几部小说的地方——这部小说的恋爱观。
首先,作为小说的女主,伊丽莎白的爱情观相当正。有钱又如何,官二代富二代暂时王老五又如何?姐就是不爱你!在她看来,只有两个灵魂深深的被彼此吸引了,剥去了世俗条件下的傲慢与偏见,才能幸福长久的在一起。当然,小说也完全的体现了这一观点: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就是对莉迪亚和威克姆的打脸。
但我想说的不是伊丽莎白,而是她妈,本内特太太。虽然在小说里,她是作为一个丑角出来搞笑的,但是仔细回想,她的做法和观念相当超前啊。
她一出场,哦不,准确的说是小说一开头,就揭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那么,对这条“公理”深信不疑的本内特太太,自然就要开始让女儿们着手“吊王老五”这一工作中来咯。姑娘们,是不是很眼熟?
“看看看,科里今天调来个帅哥哎,快去打听打听有女朋友没?”
“周围同学、同事里有没有合适条件的呀?给我介绍介绍,交个朋友也好呀?”
“这么好的条件,不亏啦!再不出手,香饽饽就要被抢啦!”
其次,在简去宾利家做客的时候,本内特太太强烈要求她骑马而非坐马车去,要的就是淋雨神兵而借住在宾利家,以增进感情。放在今天这就是神助攻啊好吗!而且助攻了不止简一个人啊,如果没有伊丽莎白去照看简而与达西朝夕相见,达西是不会那么快意识到他喜欢上伊丽莎白了的好吗!所以说,朋友的恋爱,该助攻时就助攻,说不定哪天你就被莫名其妙的被助攻了呢。
之后,她企图让柯林斯娶伊丽莎白。她的理由也相当现实啊:家里五个都是女孩,没有一个有继承权,如果有一个嫁给了有继承权的柯林斯,那么没出嫁的姐妹们还不至于在她和本内特先生去世后无家可归;而且,柯林斯作为亲戚,也算是知根知底,不会让女儿受委屈;更不要说柯林斯作为神职人员,本身就是有房有车有仆人的中产。当然,这样嫁给柯林斯,那么就是真正达到了“安稳的过完无趣的一生”的目的了,作为女主的伊丽莎白怎么可能妥协呢?然而,这就是很多人的现状。
最后,在莉迪亚和威科姆被达西找回来并强制他们结婚后,本内特太太“虚弱的神经”立马就好了——在她看来,只要是以结婚为终结,无论过程是谈恋爱还是私奔还是什么,根本无所谓吧。
本内特太太不做恋爱咨询家真是屈才了。
室友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