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虽没有按照预期赶往映秀镇,但事实证明,在汶川的停留是正确的。此前我们听闻汶川,无非是因为零八年的那场地震, 此一停留,让我们知道了汶川的更多。汶川县城坐落在古城威州,这里环境优美,是举世闻名的大熊猫的家园,又是汉晋时期汶山郡治,唐宋茶马古道重镇之一及“西羌门户”、“松茂咽喉”,居民以羌族为主。“512”地震,使汶川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汶川人民迅速振作,进行了灾后重建。
本计划吃完早饭就赶赴映秀镇的,但大家临时决定去汶川博物馆看看。汶川博物馆是广东省一对一援建的,馆里的展品当然首先是那场地震,进门后迎面三个硕大的金色的有裂纹的数字 “512”,让人瞬间有撕心裂肺的感觉。一楼大厅里左右两侧通过图片的方式,鲜明地对比了汶川震前震后的变化。在讲解员细声的讲述中,我们再度回顾了那场灾难。回头寻找小董姑娘,她远远地落在人群后边,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知道她的心情:她不愿意围观别人的伤痛。据说展馆里的几个年轻的工作人员都是地震中的幸存者,当年她们尚在学校读书。不知道应参观者的要求一再去讲述那场灾难时,他们心里的那道伤疤会不会再度流血疼痛。
幸好博物馆里展出的不尽是那场灾难,让我不至于一直沉浸在沉痛和内疚交织的复杂情绪里,二楼、三楼展出的主题围绕着汶川居民——羌族的历史和生活习俗,对于我和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那天晚上我在梦里似乎一直 在酝酿文章,主题似乎是“宇宙的辩证法”(原谅我起了这么宏大的一个题目,因为梦里酝酿的具体文字我已经忘记了,只模糊记得当时我文思泉涌,还特别富有哲理,“哲理”的主题就是辩证法。)不厚道地说,今日的汶川因为那场灾难而获得全世界的关注,也算因祸得福;对于我们来说,因为道路受阻,无法按计划前往映秀,却因祸得福对汶川有了更多的了解,使这场对灾难的围观升格成了一趟学习之旅。虽后者和前者不能相提并论,但道理是相通的——无论什么糟心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的。
汶川博物馆门口有一些小摊,售卖当地的特色产品,价格都比较合理,我们买了一些胡麻籽和新鲜的李子,李子味道甜美,三块钱一斤,我们买了一大袋。后来我们一路辗转到成都,又经陕西返回,一路都有卖李子的,但价格却越来越贵,到汉中时,李子已经卖到八块钱一斤了,不禁让人再度感念汶川的好山好水好人家。
从汶川出来后,我们没有去映秀镇——对那场灾难的好奇心也罢,同情心也罢,都在汶川得到了释放。于是我们赶往下一个目标——都江堰。我和孩子因为此前去过了,就没有去参观都江堰工程,而是到都江堰的步行街——一处颇具风情和味道的地方去走了走。和四年前相比,步行街显然经过了整顿,小河两旁摆放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桌子不见了,店铺普遍在门口延伸出来一部分,装修精美,富有情调,又不失当地特色。漫步其间,恍然如梦,当然附庸风雅不能当饭吃,两个吃货不改本色,依旧是要迷失在当地的特色小吃里的。
下午三点半,我们离开都江堰,前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