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效应
处于收益状态时,因为“确定效应”,人们更加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处于损失状态时,因为“反射效应”,人们更加偏好风险,倾向“赌一把”。同一个人的风险偏好,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实是不一样的。
由此我想到以下这几个案例:
例1:
读书时期,每次大考后老师要求童鞋们拿着试卷让家长签字。成绩好,分数高的童鞋无所谓,拿回家让爸妈签字。可成绩差,考分低的童鞋,经常会冒着被爸妈打的危险伪造充爸妈字迹签字或背着爸妈的奶奶签字。
分析:
考得好,根本不需要担心签字问题,反而因为给爸妈了解考试分数而爱到表扬或称赞,因为对这童鞋而言,爸妈签字是对自己成绩的展示与认可。
考得不好,成绩差的童鞋,爸妈若签字一定会看到分数,低点会挨骂甚至会被搸,自己找其它长辈或伪造爸妈字迹签,避免发现后被说或打一顿,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因为爸妈看到分数低被骂或被打,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如自己搞定更好。
例2:
网剧《白夜追凶》中劫持小周的歹徒王志革
王志革凭借劫持刘长永,逼着警队交出(关宏宇案情)卷宗,后又借助人质准备开车逃跑。
分析:
对王志革来说,反正已经是通辑犯,再加上劫持警员,私毁卷宗,若再被抓还是一样死。不如劫持着小周,还有逃脱的机会。(要知道他成功逃跑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之前有人帮助他成功逃离被押送的车队,并成功摆脱警队的严密搜捕。)这种行为背后其实也是“反射效应”在作怪。
在《叫兽14天改变计划》中提到的11种营销文案之“择优心理”
择优心理:两个摆在眼前的选择,如果花费同样的成本,时间等,一个选择明显看起来更合理,用户就会选个。运用这个心理的前提是:没有实现的目标---想做出更好的选择,以期待更多的回报或结果。
仔细想想,这个文案心理是不是也是反射效应的再运用呢?
后记:
关于锚定效应与联合评估有什么区别点?前两天看到麦子谈到这个问题,让我换个角度来思考。个人理解:
锚定效应是主动提供或给用户营造某种认知上的参考标准,用户以此作参考进行决策。通过所以是卖家主动参与,而联合评估是不管我与对手处于何种强弱竞争,总是营造利我环境,如敌强我强时,单独评估,这样用户就没不会觉得我差很多,敌弱我强时联合评估,这样更显得我专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