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迄今为止,以追求现代性思想艺术价值为最高目标的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本文结合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诗人与诗歌群体的审美风格与创作特色的精要阐释与到位分析,对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准确、客观、富有学理性的宏观描述与艺术概括,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百年新诗的壮阔艺术画卷,在为我们充分展示百年新诗总体风貌与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为百年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百年新诗 光荣 梦想 本土经验 世界眼光
禀承着“朦胧诗”的叛逆姿态与革新精神,一大批接受过“朦胧诗”启蒙教育的“后来”的诗人以迫不及待的心情对“朦胧诗”发动了一场更为猛烈的“诗学革命”,掀起了所谓的“后新诗潮”(或“后朦胧诗”)运动,他们自我命名为“第三代”诗人(以他们的逻辑,北岛们被命名为“第二代”诗人,贺敬之郭小川们被命名为“第一代”诗人)。
“第三代”诗人人员众多,内部派别林立,主张歧异,呈多元化趋向,但在拒斥“朦胧诗”的诗学观念和艺术方法方面却表现出共同的针对性:针对“朦胧诗”在美学趣味与思想内容上的贵族化、理想化与意识形态化,它提倡美学趣味与思想内容上的平民化、世俗化与个人化;针对“朦胧诗”以意象、象征、暗喻等为主要表现手段,它主张直接以当代日常生活口语作为表达方式,强调“语感”的艺术效果。
“第三代”诗人(“后新诗潮”诗人)的诗学观念与艺术方法与“朦胧”诗人(“新诗潮”诗人)相比更具“前卫性”,因为它与国际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存在着精神气质上的“亲缘”关系。其艺术上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题材表现领域空前扩大,而且更能切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生存本相与生命体验。
其中,“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他们”是“后新诗潮”运动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诗派与团体,他们不仅贡献了有思想价值的理论文本(如非非主义理论宣言),同时也贡献了《尚义街六号》(于坚)《有关大雁塔》(韩东)《中文系》(李亚伟)《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胡冬)《玻璃工厂》(欧阳江河)《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女人》(翟永明)《美国妇女杂志》(陆忆敏)《另一个世界的悲歌》(潇潇)等具有新思想艺术价值的现代诗文本。
谭五昌,江西永新人。2004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迄今已出版《21世纪诗歌排行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诗歌精品》《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等诗歌类编著与学术专著30余种。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