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其人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其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爱情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这首《如梦令》是她年轻时的作品,是一首穷极精工、精妙绝伦的小令。1个10余岁的少女,在一个暮春时节的清晨,通过极其浅白但却含蓄委婉一问一答的细节描写抒尽了一段伤春惜花之情。一句“绿肥红瘦”,述尽女词人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以及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之情。
这首词的开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和词人宿醉未醒的状态。“雨疏风骤”,风和雨只是自然现象的描写吗?当然不是,词人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暗喻风和雨已经肆虐到词人的心坎上。风雨后园子里的海棠花一定是一地狼藉吧,想到这里,词人惜花之情油然而生,姑且借酒来消除心中的烦闷,便在沉沉的醉意中睡了过去。
接着,“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询问门外的侍女海棠花是否依旧盛开,得到的回答却是海棠依旧。“卷帘人”指侍女。词人情知海棠花在经历一夜风雨肆虐后,窗外院子里一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却道海棠依旧”,侍女回答说:海棠花还是那样啊。一个“却”字,极尽精妙,道出两层意思,一是“卷帘人”(侍女)对窗外海棠状态漫不经心的表述,不能理解词人内心的细腻变化;二是表达词人的意外之喜。在这里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强烈对比。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一段对话细节的直白描写,极尽精妙之能事,极其委婉反映出词人一份似喜还惊的情愫。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惜花的闺中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谓“传神之笔”。“应是”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因为词人毕竟尚未亲眼目睹;二是同时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毕竟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双关,述不尽这无可奈何的惜花情结,可谓语浅意深。最后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叶,“红”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如此平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巧思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此生发不禁联想到,那“红瘦”暗喻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把一份春天易逝的愁绪述说那样委婉含蓄、极尽精妙之能事。高度精练的文字,极富韵味的描写,实具有大宗匠的手段,难以想象出自于1位10余岁少女之手,令人叹为观止。
“一阕《如梦令》,千古才女情”。李清照以如此短小的篇幅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表情如此之细腻、委婉,用语却又如此之直白显示了她极高的文字艺术造诣。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和对年华易逝的感叹。难怪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称:“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