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冈仁波齐》这部片子看了半个月了,一直想写写感受,但总是下笔困难。正式开始写的时候,脑子里全是关于《深海》这首歌的歌词。这部片子最震撼我的,始终是信仰的力量。
“哥哥的梦想就是有生之年能去一次拉撒,可是他走的早。”
故事的开始,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一辈子跟在牛屁股后面,他心心念念的想着的是,替哥哥走完他未曾开始过的朝圣之路。
侄子感念叔叔多年来为家人的付出,决定过年之后就带叔叔去拉撒和冈仁波齐朝圣。
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他们带着自家孩子一起上路。
于是11个人的朝圣团队就这样组成了。
人群中有70多岁的老人,未完成哥哥的遗愿。
有杀了几十年牛的屠夫,为了赎罪。
有身怀六甲的孕妇,为了祈福。
有八九岁懵懂的小女孩,只是因为想要去。
他们走出家门口背后是送行的人群,前面是两千多公里的未知之路,他们不带一丝做作的抬起脚步、仰头、双手合十、五体投地,我的泪水瞬间花落,为他们朴实的信仰。
他们不觉得一群人一路长磕头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和梦想。
之前听说西藏人把一辈子去一次拉撒、大昭寺朝拜当成是毕生梦想。就像我们努力赚钱攒钱买房子买车子,他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钱都用在完成一次朝圣。
整个影片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冲突矛盾让情节更丰富,让故事更动人。只是平淡的叙述了11个人这一路上遇到的各种状况。
但无论遇到什么状况,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
遇见水,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水中磕过去。
队伍中的孕妇生了娃娃,他们集体停下来到小镇上去接生。孩子满月后继续上路。
他们的车子被撞坏了,他们丢下车头男人推车,女人磕头。车子停下来,他们再走回到上次停下的位置,慢慢磕过来。
他们也遇见了很多人。
没有柴了,就去附近的农家借一些来。
被好心的老人家收留,他们所有人帮老人家翻完了土地再上路。
有人指出他们的磕长头时的错处,他们虚心接受,立刻改正。
在拉萨他们遭遇了“经济危机”,于是几乎所有男人去出去打零工赚钱。
18岁的少年遇见了理发部的少女,但他们筹完资金,依旧继续上路。
我想说,信仰使他们无法停下脚步。
最终到达神山冈仁波齐,老人杨培以羸弱的身躯完成这一生唯一一次的转山,最后死在神山脚下,与神山同眠。
埋葬了老人,他们继续上路。
故事到这里结束。
而值得我回味的东西却远远没有结束。
有人说,他们的朝圣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传奇,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
是的,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自己走,但我更想说的是关于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这一场朝圣。
无信仰,不知归处
去泰国旅行的时候,导游说过一句话,“信基督的,相信自己死后会去天堂,信佛教的,相信自己死后会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信仰的人去哪呢?没有信仰,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归处。”这句话当时不觉得怎样,先想想,其中也蕴含着一番道理。
有信仰的人更善于为自己做长远打算,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到自己的长远目标。而没有信仰的人,常常是得过且过,认为人生苦短,应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谁都没有真正的死而复生过,所以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去处是哪里,但是相比那些明确知道归处的人,对于此生之外茫然无知的那些人更容易迷失。
无信仰,多抱怨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暖的是,无论是这11个磕长头的人,还是他们的亲人及路上遇到的人,似乎这部片子里的人,从来没有过抱怨。
在他们决定去拉撒的时候,他们的家人没有一个出来反对,所有人都是赞成。他们不会抱怨因为少了人就要多干活,也不会抱怨他们这一去会带走家里多少物资。
遇到狂风暴雪,他们不会怒骂天气。遇到同伴生宝宝,他们不会抱怨耽误了行程。遇到路过的车辆撞坏了他们唯一的运输工具,他们不会抱怨他的粗心,反而担忧他车上的那个严重高反的人。在拉萨遇到“经济危机”,他们不会抱怨,每个人各尽其力,去工地搬砖,替别人磕头。凑够了路费他们毫不停留继续上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匆忙的时代。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简单的思考,太多的欲望、攀比,让我们失去了自己我。甚至忘了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而有时候,信仰就是我们心中最想要的那个“东西”。只有弱化对名利权情的欲望,才能凸显出我们最真实的渴望。
人的一生,总要做一件让自己满足让别人羡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