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改了一百五十篇学生作文《我的母亲》;上了三节课;修改了两篇自己的两篇教学论文,一篇上传了教育局网站,一篇上交单位;然后认真听了子衿老师的写作上稿经历。种种感慨涌入心头!
最强烈的一种:我们教了这么长时间的写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孩子写不出像模像样的作文!而且是大多数!
第一. 我们没有让孩子养成天天写的习惯——即便我本人想,但是阻碍很大。某些家长不允许,因为太耗时间了——这是个狗屁不通的主,这样的告黑状还能被受理,并且逐层压下,强制我改掉十几年的作业布置习惯:停止每日随笔练习!
第二. 我们没有让孩子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在许多家长和班主任眼里,看课外读物教不务正业,看“闲书”是不是作业都做完了呢?
第三. 我们没有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让他们读书练笔。各类机械的,无聊没必要的背诵占用了孩子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昨天我听儿子说,南京的政治是开卷考试,多么英名!哪些政治理论有必要逐字逐句准确无误地默下来吗?
第四. 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自己都不看书不写东西。甚至语文老师都不看“闲书”不练笔,自己都没有一桶水,一桶新鲜的活水,怎么去给到孩子们鲜活的有营养的一碗水呢?
我自己就是这样,汗颜!
第五. 我们的上级上上级,并不真的懂教学,并没有真正正确的理念,在表面文章上追求太多了。比如,二次备课的手写模式,课堂的统一模式,作业的统一等等都是具有非科学性的。
第六. 学生写作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上的误区:敷衍完,交老师拉倒。修改和品鉴不是自己的事。本应该至少四层工序,甚至推导重来八层。
第一层,自己写,然后修改后定稿;第二层,小组内再讨论,再修改,定稿;第三层,交老师,再评判,再修改;第四层,电子稿存档。
我们呢,直接从写完,就交老师,然后反馈到手,看看拉倒。
第七. 作文的批改不能耗费老师太多了时间。所教学生人数过多,精力有限。一个老师对100-150个学生,只能分类教学,抓住重点和普遍问题去解决,针对性不强。
第八. 在作文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少。每周六节课,安排在作文上的不多。错!
我打算啃下这块硬骨头!在三个班安排9个作文小组长,和3个作文大组长,修改好再上交,每日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