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阅读习惯始于兴趣

郭德纲当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有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

读书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眼前唯一能看到未来答案的方式,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正如作家筝小钱《阅读是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一书中所说,阅读是在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生活,阅读更是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那么,如何将阅读融入生活,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呢?作家筝小钱的第一部独立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一、成长型思维,助你养成读书大脑

你以为,大家都能读进去书,只有你不行?没读几页就犯困,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其实,最初的我,读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每读到那些大部头的作品,没等读完序就暂停了。就算偶尔靠着意志力读完了一本厚厚的书,也感觉云里雾里,好像没吸收多少东西。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用“平替法”找到了同一主题的替代书,不限定阅读时间和数量,先从喜好入手,这样就使我越来越享受阅读。

当我状态不佳,没办法在家里专注阅读时,我也不再用意志力来驱使自己,而是换一个环境,比如图书馆、公园,找到一个契合自己的环境体验阅读。

就这样,慢慢的,不读书就会感觉不舒服,也就养成了“读书体质”,拥有了读书大脑。

二、7:2:1模式,制作自己专属书单

毛姆说:“为乐趣而读书”。

如果你是一位初级阅读者,在没有足够的能力之前,最重要的是小心呵护自己的阅读兴趣。

那么,一份适合初级阅读者的书单就尤为重要。

比如:

1.教科书式的入门书不选。它们一般内容繁杂,过于全面,让人有阅读压力。

2.超过400页的书不选,即使内容很好。一般初级阅读者也很难跨过400页这一门槛。

3.除了内容简单的书籍,也要选一些有一定深度但比较好理解的书。

4.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选书。

5.图书的类型大致按照7:2:1这一比例去配置。

70%的书应以提升技能为主;20%的书应以提升经验、见识、认知格局为主;余下10%的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

其实,《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其它的方法,有机会你不妨自己去读读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